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女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文章导读:

临床上所说的抑郁症正常人不仅仅是“情绪沮丧”,而是一种医学疾病,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抑郁症属中医郁证、不寐、心悸、癫病、百合病等范畴。关于本病,张承烈老师认为,临证中经过中医及心理疏导,多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兹将张老师治疗该病经验简介如下。

1.       辩证分型

1.1肝郁气滞: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说:“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常因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肝络失和,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月事失调,性感缺乏,阴道不润滑;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脘闷嗳气,纳呆,呕吐;肝郁化热,随冲气上逆,自觉腹中疼痛,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咽喉,发作欲死;肝郁乘脾,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不降,津液不行,则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胀痛引胁下,便秘口渴、发热而不恶寒,舌苔薄白,脉多弦数。其治以疏肝理气为主,自拟“解郁汤”加减。方中柴胡散热解表,疏肝解郁;白芍、牡丹皮柔肝调肝;枳实破气消积,消痰除痞,可泻脾气之壅而调中焦之运化;当归补血养血,活血止痛;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栀子清热除烦,泻火凉血;珍珠母、白蒺藜入心、肝经,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又可调和诸药。

1.2 气滞痰郁: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自觉咽中似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或伴触事易惊,眩晕心悸,呕恶口苦,苔黄而腻等,“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选用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

1.3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指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的心肾阴虚阳亢证候。多因思虑劳神太过,心阴暗耗;或情志忧郁,郁而化火,耗伤肾阴;或因虚劳久病,房事不节等导致肾阴水耗,肾水不足,心火便相对旺盛,阴虚阳动,上扰心神所致。症见月经不调,有性欲,但性交达不到高潮,阴道渗出物少,心烦不眠,头晕耳鸣,心悸健忘,体倦乏力,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咽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疗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常用交泰丸及黄连阿胶汤治疗。

1.4 肾阳不足:《灵柩*海论》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而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若先天不足或劳伤过度,肾精暗耗,生髓不足,不能上亢于脑,则脑转耳鸣。症见经水不调,眩晕耳鸣,寐多梦扰,神疲健忘,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减弱,伴有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法当补肾填精,以右归丸温补命门、益肾助阳。

1.5 心脾两虚:忧郁不解,思虑过多,肝郁化火,伤津耗液,心脾两虚,临床见症多为发作性,情绪容易总支,知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历史人物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神疲力乏,即《金匮要略》“脏躁”证,治宜养心安神定志,选用甘麦大枣汤。

1.6 阴虚火旺:肝体阴而用阳,为藏血之脏,若肝郁过久,化火必伤肝阴,肝火伤阴,既可自伤,也可伤及他脏之阴,脏阴不足,营血暗耗,阴亏则虚阳亢进,治疗多用滋水清肝饮滋阴清火,养血柔肝。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