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肿瘤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成肇仁治耳病验案两则

  • 文章导读:

    成肇仁教授系湖北省知名中医,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50年。临床上擅用经方、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多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聆听教诲,获益良多,现谨以管窥所得,选取其治疗耳病验案两则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耳病一证,《中医临证备要》引《冯氏锦囊》云:“耳病所致之由有七,有实热、有阴虚、有因痰、有因火、有气闭、有肝风、有胎元所发而为病,证有五,鸣、痛、肿、聋、聤。”《医宗说约·卷二·耳病》曰:“耳为肾窍病属肾,肾虚耳聋不能听,少阳(胆)经络绕入耳,感受邪气耳鸣应,醇酒厚味动胃火,亦致耳鸣红肿盛,右属阳明左少阳,红肿流脓风热病。”可见,耳病有虚有实,有先天后天之分,虚证多责之肾,实证多责之胆胃。《简明方剂辞典》云益气聪明汤:“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头痛眩晕,或内障初期,视物不清,或耳鸣耳聋,或齿痛等症方。”补充了中虚风热上扰,本虚标实一证,脏腑亦涉及于脾。
     
    右耳出气案
     
    梁某,男,68岁,2015年6月17日初诊。诉右耳出气20余天,伴胸闷,咳嗽,咳吐白色稀痰,胃脘不舒(50天前行胃息肉摘除术),舌暗红苔微黄而腻,脉滑。
     
    处方 瓜蒌壳15克,法夏10克,黄连10克,茯苓15克,陈皮、络各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吴茱萸5克,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广木香6克,砂仁6克,延胡索12克,浙贝10克,乌贼骨15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日3次温服。
     
    二诊 诉药后右耳出气顿消,胸闷,咳嗽减轻,舌脉同上,守上方去浙贝、乌贼骨、砂仁、炙甘草,加藿香10克,厚朴12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15克,白蔻仁6克,滑石18克,甘草6克。7剂。水煎日3次温服。
     
    三诊 诉服药后已不胸闷,咳嗽,胃胀痛亦减轻,舌脉同上,守上去太子参,加苍术10克,焦三仙各15克。7剂。水煎日3次温服。
     
    耳出气一证临床见之较少,参察他症,如胸闷、咳嗽、胃脘不舒,舌红苔黄腻,成肇仁辨为痰热证。痰热阻于胸膈,气机壅塞,故胸闷,肺气不降,故咳嗽,肺脾清气不升,则头面清窍失养,清窍为清气出入通道,失荣则开阖不利,痰热上扰,上逼浊气,故从耳窍而出。处以小陷胸汤合香砂六君汤化裁。二诊时,右耳出气顿消,则知药已中的,痰热得减、气机得通。痰热之证较为顽固,多系脾胃气虚,生湿化热所致,需从脾胃着手,故合入王氏连朴饮、藿朴夏苓汤以辛开苦降,清化痰热(湿热)善后。
     
    左耳耳鸣案
     
    张某,女,47岁,2016年4月13日初诊。诉右耳耳鸣3月,多与劳累或感冒有关,伴倦怠、乏力,头昏,眼角、肛周发痒,舌暗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 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当归12克,天麻10克,蔓荆子10克,制首乌30克,白蒺藜30,川芎10克,炙僵蚕10克,蝉衣6克,石菖蒲10克,磁石30克,神曲15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15剂。温开水冲服日3次。
     
    二诊 诉药后耳鸣明显减轻,但时鼻塞,舌脉同上,守上方制首乌、白蒺藜各减为15克,加葛根30克,辛夷花10克。15剂。温开水冲服日3次。
     
    三诊 耳鸣已基本不发,鼻塞好转,舌脉同上,守上方去辛夷花,加女贞子30克,制首乌、白蒺藜均增为30克。15剂。温开水冲服日3次。
     
    四诊 耳鸣未再发,但仍时有头昏,舌脉同上,守上方加旱莲草30克。15剂。温开水冲服日3次。
     
    五诊 左耳偶有声音之感,舌脉同上,守上方加生龙牡各30克。15剂。开水冲服日3次(注:原用颗粒剂,量为换算煎剂后)。
     
    本案耳鸣属中虚风热上扰证,倦怠乏力,遇劳即发,脉细等均为中气不足之症,遇感冒加重亦为(肺)脾气虚之象;眼角及肛周发痒均为风热之症。《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 胀”,系中州枢机不利,升降失常所致。本案耳鸣当有二因,一系清阳不升,一系浊气在上,治宜升清降浊。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原方中蔓荆、升、葛升其清气,参、芪、草补其中气,加柴胡僵蚕、蝉衣助其升清散热,加白术茯苓助其补中,加枳壳陈皮降气,使浊气降而清阳升,加当归川芎天麻通血脉、疏痰气以止头昏,加石菖蒲开耳窍,加定风丹(制首乌、白蒺藜)、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养血祛风,加磁石、龙牡以平肝息风。
     
    以上两案,一为痰热证,一为中气不足证,痰热宜清化,中气不足宜建中,建中需补而不滞兼散风透热。切不可一见耳病,即言肾虚,妄投补剂,当审证求因。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