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4年, 在中医骨伤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以手法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而著称, 本文就韦教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经验作一介绍, 旨在传承名家经验, 受益于医患。 |
韦贵康, 广西中医学院前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首席主席、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4年, 学验俱丰, 尤以手法治疗脊柱损伤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而著称。1978年, 韦教授在使用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过程中, 发现一些伴有血压异常 (高血压或低血压) 的颈椎病患者随着颈椎病的治愈或好转, 其血压异常也随之恢复正常或改善, 经过长期反复的临床观察和实验论证, 明确提出了一部分患者的血压异常与颈椎病有关, 并定名为“颈椎性血压异常”。笔者能有幸师从其多年, 现就韦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经验介绍如下。
1 详于查询, 明于诊断
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异常约占颈椎病的6%, 其中高血压是低血压的10倍左右[1], 且颈椎病患者多因颈项累、头晕头痛、肩臂麻痛等症就诊于骨伤科, 其血压情况多是在医者的询问下告知, 因而韦师对颈椎病患者常详于查询, 对伴有血压异常情况者, 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血压情况
据韦师观察[2]:颈椎性血压异常的早期血压多呈波动, 发作期常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 血压波动一般经2~3周后缓解;中后期呈持续性高血压或低血压, 并将高血压界定为舒张压>95mmHg, 或收缩压39岁以下>140mmHg, 40~49岁>150mmHg, 50~59岁>158mmHg, 60岁以上>170mmHg;低血压为舒张压<60mmHg, 收缩压<90mmHg。血压异常表现在双侧上肢血压与卧位、坐位血压差别较大, 通常大于10mmHg以上。
1.2 了解血压异常外的其他表现
据观察[2]:颈椎性血压异常早期的表现, 有时是独立存在, 无明显的其他症状表现, 中后期多伴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严重时, 由于交感神经受影响, 致血管收缩, 使椎动脉供血受阻, 引起脑与脊髓缺血, 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1.3 体检
侧重检查:①颈活动度, 了解颈椎关节的活动情况:②颈部试验, 了解颈椎骨关节的骨性状况;③触摸颈椎棘突, 了解有无病理性棘突偏歪。
1.4 理化检查
①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 (头晕头痛者加摄开口位片, 以了解环枢关节情况;手臂麻木明显者, 加摄颈椎左右前斜位片, 以了解颈椎间孔情况) , 排除严重骨赘形成, 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骨折等手法治疗禁忌证。②查验血三脂及小便情况、必要时配合观察眼底, 以便与原发性和肾性高血压相鉴别。
1.5 诊断依据
韦师认为具备以下条件可诊断为“颈椎性血压异常”:①中年以上患者, 颈部不适或有冷热感, 或运动障碍, 或活动时有摩擦音, 颈部检查有异常表现;②血压异常, 多与颈部症状有关, 较轻者1~2天缓解, 较重者2~3周后缓解, 常为坐位与卧位或两侧上肢血压差别较大, 一般大于10mmHg以上;③多伴有视力障碍、心慌心跳、咽部异物感、排汗异常、失眠多梦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④X线检查:颈椎骨关节轻度移位或骨质增生;⑤其他检查:晚期可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心肌损害、蛋白尿等表现;⑥常规药物治疗后疗效不佳, 并可排除原发性、肾性高血压和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
2 手法治疗讲究稳、准、轻、巧和对症处理
手法对颈椎病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有着明显的调治作用, 但若操作不当, 也能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故韦师对“颈椎性血压异常”的手法治疗, 操作上注重“稳”、“准”、“轻”、“巧”的有机结合。所谓“稳”是指医者施行手法时, 医患之间必须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势, 操作上遵循一定的活动范围;“准”是指手法针对的部位必须明确, 术者心中有数;“轻”是指手法的力度要适中、刚柔相济、不可猛烈;“巧”是指手法须讲究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及适时应用语言诱导 (分散患者注意力) , 在具体操作上按以下程序进行。
2.1 松筋
沿颈项肌、斜方肌走向反复捏拿、分理、按揉5~8次, 使颈项部肌肉松弛, 筋脉柔顺。
2.2 正骨
对确有颈椎棘突病理性偏歪者, 要根据移位颈椎的所在位置和移位方向采取3种不同的正骨法[3]:①下颈段 (C5~C7) 采取侧旋提推法;②中颈段 (C3~C4) 使用角度复位法;③上颈段 (C1~C2) 采用单人旋转复位法。
2.3 对症处理
对于一些症状突出者, 韦师还采取其他辅助手法进行调理。
2.3.1 头痛
①痛点点按:在头皮找到痛点2~3处, 用拇指作局部点按, 每穴位1~2min;②穴位反射:于风池上1cm处, 用拇指向头痛方向点按, 使头部有“得气”为度, 反复点按1~2min。
2.3.2 头晕
①头额部轻摩法:于头额部用两手诸指作轻摩, 反复操作1~2min;②耳部“鸣天鼓”:两手掌贴按两耳, 各手指置于头颞部, 中指紧贴头, 食指弹于中指5~7下, 反复操作1~2min。
2.3.3 心慌心悸
①按摩星状神经节反应点:选该反应点 (即胸锁乳突肌下1/4前2cm处) , 使头部偏向同侧30°, 用拇指腹于局部向内按压, 1~2秒松开手, 反复操作1~2分钟, 以胸部感到“得气”为度;②点按脊旁穴:于胸椎2~6棘突两旁2cm处, 选择2~3个反应点, 用拇指点按1~2秒松开手, 反复操作1~2min, 以胸前“得气”为度。
2.3.4 上肢麻木
①顺推法:沿上肢神经走行方向, 从近端向远端进行推按, 反复操作1~2min;②穴位按压:于缺盆穴、天宗穴点按, 一般手部有麻感。
3.3.5 血压异常
①如高血压, 在颈上段做点按疏理手法;如低血压, 在颈下段做点按疏理手法。②在天鼎穴 (相当于颈静脉窦) 做揉按疏理手法1~2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