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后对伴血压异常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伴血压正常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推拿后提示:对伴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血压正常者无明显影响。 ,推拿治疗颈椎病血压异常的疗效观察。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推拿治疗颈椎病血压异常的疗效观察,主要介绍“推拿,治疗,颈椎病,血压,异常,疗效观察”">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康复学院 >> 疾病推拿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推拿治疗颈椎病血压异常的疗效观察

  • 文章导读: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颈椎病血压异常的疗效。 方法 观察推拿治疗颈椎病血压异常120例,对照观察血压正常与伴高血压的颈椎病各20例。 结果 推拿后显效58例占48.3%;有效47例占39.2%;无效15例占12.5%;总有效率87.5%。对照观察血压异常与血压正常的颈椎病各20例,推拿后对伴血压异常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伴血压正常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推拿后提示:对伴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血压正常者无明显影响。

       从1998年开始,笔者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病过程中,发现一些伴有血压异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的颈椎病患者,随着颈椎病的治愈或好转,其血压异常也恢复正常或改善,提示些血压异常与颈椎病有关,现将120例颈椎性血压异常经推拿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颈椎性血压异常120例,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有外伤史45例;低血压13例,高血压10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法 在颈项部及肩背部用法使局部肌肉充分松弛以便复位。

       1.2.2 旋转复位手法 适用于颈椎有轻度错位的患者,包括以下手法:(1)单人旋转复位法:多用于上颈部。以C 1 横突偏左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颈部前屈35°,右偏35°,左侧旋转45°,医者站于患者后侧。右手拇指固定其偏移的横突,余4指置于患者左侧头枕部或颞部,左手扶持右面部,在左手向左上方旋转的瞬间,右手拇指固定其偏移的横突,余4指置于患者左侧头枕部或颞部,左手扶持右面部,在左手向左上方旋转的瞬间,右手拇指将横突轻推向患者右侧,常可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2)角度复位法:该法用于中颈段。以C 4 棘突偏左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侧,右手拇指固定偏移的棘突,左手拇指与余4指相对置于下颈部,使略前屈,且以C 4 为中心右侧屈30°,同时用力向上方旋转,右手拇指稍用力向右下推按,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3)侧旋提推法:多用于下颈段。以C 6 棘突偏左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颈部稍前屈,医者站于患者后侧。左手拇指固定左偏的C 6 棘突,右手扶持,患者下颈部,使头转向右侧45°,在向上轻轻提牵的同时,左手拇指迅速用力向右轻推,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4)抱头胸顶法:多用于上胸段,颈椎关节的偏歪,常常会导致胸椎上段的小关节紊乱,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必须给予纠正。方法:患者取矮端坐位,双手抱后枕部正视,医者站于患者后侧半蹲位,左手绕过患者左肩前向上抱住后枕部,右手绕过患者右肩前向上抱住后枕部,然后双手用力通过患者双肩前部向后拉,同时,医者用胸部向前顶住患者的胸背部,常听到“咯”的一声或几声,手法告毕。

       1.2.3 理筋手法 该法用于肌痉挛或软组织粘连者,多作为辅助手法,常用的有:(1)定位点按法:按解剖位置或阿是穴,局部点按,以局部稍充血为度。(2)分筋理筋法:用拇指在局部沿与肌纤维垂直或一致的方向拨按推压。上述手法1~2天1次,5~10次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减轻、血压基本正常。无效:自觉症状及血压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观察颈椎病伴有血压异常者120例,推拿后显效58例占48.3%,有效47例占39.2%,无效15例占12.5%,总有效率87.5%,疗程平均35天。对照观察血压正常与伴高血压的颈椎患者各20例,推拿后提示对伴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血压正常者无明显影响(见表1,2)。 表1 推拿对颈椎性高血压疗效观察(略)表2 推拿对颈椎病正常血压影响观察 病例序号 收缩压(略)

       3 讨论

       颈椎性血压异常的发病原理,初步认为是外伤或劳损(主要是慢性积累损伤)等原因,使颈椎轻度移位或炎症等局部改变,刺激颈交感神经节,使其支配的脑内血管运动中枢或上肢血管功能紊乱而造成中枢性的或外周性的血压异常 [1] 。手法治疗在于纠正颈椎轻度移位,或解除局部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从而缓解对颈交感神经节的病理性刺激 [2] ,故收到良好的效果。该病症与中医的血痹、脑痹、心悸、眩晕等有相似之处。颈后部为诸阳经通路,经路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影响脏腑的功能,而出现复杂的多种症状。治疗是以通为手段,整复不正之椎骨,疏散停滞之瘀结,理顺不调之气血。手法的作用在于“正则通”、“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以“通”使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而奏效的。手法的治疗,除遵循“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外,还要掌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本组治疗未发现不良反应,对年龄较大(60岁以上)、病程较长(5年以上)、颈椎骨质增生较严重、颈椎前滑脱、先天性畸形或有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Ⅲ期高血压等患者应慎重。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忽视适当的颈部休息或在治疗后忽视必要的颈部功能锻炼及颈部负荷过度者,容易复发。

       参考文献

       1 孙树椿.中医药治疗颈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2.

       2 荀亚博,黄国松.脊椎手疗法大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0.

       作者单位:528400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