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经络腧穴][图文]人体下肢穴位动画: | |
[针灸研究]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 | |
[灸法常识]单永华膻中灸验案四则 | |
[刮痧疗法][图文]刮痧偏方-中暑 | |
[刮痧疗法][组图]刮痧偏方-晕厥 | |
[针灸研究]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靶 | |
[百病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 |
[百病针灸]采用针灸疗法治过敏性鼻炎 | |
[针灸意外]解密身体不可触碰的“死穴 | |
[灸法常识][图文]2018年三伏天灸什么 | |
[百病针灸]针刺、拔罐治疗酒糟鼻 | |
[经络腧穴][组图]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经络腧穴][图文]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灸法常识]温针灸治疗崩漏 | |
[百病针灸]针灸治疗腹泻的方法 | |
[针灸基础]贾海忠谈针刺治病原理 | |
文章导读: |
3 利法
利即利湿消肿。《诸病源候论õ湿疮候》说: “肤腠虚, 风湿搏于血气生疮, 若风气少湿气多, 其疮痛痒, 搔之汁出。”湿邪侵入肌肤郁结不散, 与气血相搏, 可发生皮疹、瘙痒、渗液等,亦常见浮肿之症。因湿性粘腻, 病位趋于下, 故湿邪为病, 其皮损为水疱或为多形性, 成皮肤糜烂, 常患于下部, 或浸淫四窜, 滋水淋漓, 迁延日久, 缠绵难愈, 如湿疮。西医如急性湿疹, 疱疹样皮炎, 天疱疮等。
取穴: 因湿而肿穴用大椎、风池( 取风能胜湿之意) , 疹在上肢, 再用曲池、外关、列缺、八邪; 疹在下肢, 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涉及内脏时可用肝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气海。
刺法: 大椎穴用2. 0寸毫针先垂直刺入皮肤0. 1寸, 然后按倒针柄向下透刺使针感下传, 再提针至皮下, 更换针尖方向, 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 使针感向周围扩散效果较佳。余穴皆常规操作, 平补平泻。
例如, 湿疮是指皮损多种, 形态各异, 总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症候的皮肤疾患, 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 多见于躯干的各个部位。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 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又称“血风疮”或“粟疮”。多因脾虚湿盛或感风湿热邪以致湿热流于肌肤而成。
治疗时, 上肢疹多用曲池、外关、八邪, 下肢疹多用足三里、三阴交、八风, 可散风祛湿通络,还可用胃十针和胃健脾、祛湿消疹。
4 调法
调即调养气血。皮肤病日久天长耗散人体气血, 肌肤失养, 皮肤变色, 失去光泽。治当调养气血, 以改善全身及病灶部位血液循环。穴用合谷、太冲调气血, 足三里、三阴交养气血, 气海、血海补气血。患病局部或围刺或点刺出血, 或叩打梅花针。
5 结论
散、清、利、调四法是高老师针对皮肤病的主要病因而总结出的四种基本治法。皮肤病的病因以外邪为主, 实证多见, 病因不同, 症状各异, 各种治法亦有所侧重。散法主要针对风邪为病, 症状以痒为主, 手法上多用浅刺、中等刺激量; 清法主要针对火热毒邪, 症状以痛为主, 多用放血疗法, 刺激量较大; 利法主要针对湿邪为病, 症状以流滋、水肿为主, 攻补兼施, 以平补平泻多用; 调法则多用于病程日久, 皮肤病后期,刺激量较小。在取穴方面高老师又惯用大椎、风池疏通阳气, 调理气血。因风为百病之长, 阳气郁则气血运行不畅, 大椎为六阳经气所会之处,风池位于上, 善祛风, 二穴合用, 手法不同或清或散或利, 目的疗效亦有所异。
散、清、利、调四法虽各有侧重, 临床上亦每每相互结合应用。因皮肤病发病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一原因所引起, 常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病因共同作用, 有的纯为实证, 有的纯为虚证, 多数虚实夹杂, 治疗时应审证求因, 病证结合, 辨证施治, 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