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百病针灸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高立山针刺治疗皮肤病经验

  • 作者:徐慧卿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3 利法

    利即利湿消肿。《诸病源候论õ湿疮候》说: “肤腠虚, 风湿搏于血气生疮, 若风气少湿气多, 其疮痛痒, 搔之汁出。”湿邪侵入肌肤郁结不散, 与气血相搏, 可发生皮疹、瘙痒、渗液等,亦常见浮肿之症。因湿性粘腻, 病位趋于下, 故湿邪为病, 其皮损为水疱或为多形性, 成皮肤糜烂, 常患于下部, 或浸淫四窜, 滋水淋漓, 迁延日久, 缠绵难愈, 如湿疮。西医如急性湿疹, 疱疹样皮炎, 天疱疮等。

    取穴: 因湿而肿穴用大椎、风池( 取风能胜湿之意) , 疹在上肢, 再用曲池、外关、列缺、八邪; 疹在下肢, 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涉及内脏时可用肝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气海

    刺法: 大椎穴用2. 0寸毫针先垂直刺入皮肤0. 1寸, 然后按倒针柄向下透刺使针感下传, 再提针至皮下, 更换针尖方向, 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 使针感向周围扩散效果较佳。余穴皆常规操作, 平补平泻。

    例如, 湿疮是指皮损多种, 形态各异, 总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症候的皮肤疾患, 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 多见于躯干的各个部位。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 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又称“血风疮”或“粟疮”。多因脾虚湿盛或感风湿热邪以致湿热流于肌肤而成。

    治疗时, 上肢疹多用曲池、外关、八邪, 下肢疹多用足三里三阴交、八风, 可散风祛湿通络,还可用胃十针和胃健脾、祛湿消疹。

    4 调法

    调即调养气血。皮肤病日久天长耗散人体气血, 肌肤失养, 皮肤变色, 失去光泽。治当调养气血, 以改善全身及病灶部位血液循环。穴用合谷、太冲调气血, 足三里三阴交养气血, 气海血海补气血。患病局部或围刺或点刺出血, 或叩打梅花针。

    5 结论

    散、清、利、调四法是高老师针对皮肤病的主要病因而总结出的四种基本治法。皮肤病的病因以外邪为主, 实证多见, 病因不同, 症状各异, 各种治法亦有所侧重。散法主要针对风邪为病, 症状以痒为主, 手法上多用浅刺、中等刺激量; 清法主要针对火热毒邪, 症状以痛为主, 多用放血疗法, 刺激量较大; 利法主要针对湿邪为病, 症状以流滋、水肿为主, 攻补兼施, 以平补平泻多用; 调法则多用于病程日久, 皮肤病后期,刺激量较小。在取穴方面高老师又惯用大椎、风池疏通阳气, 调理气血。因风为百病之长, 阳气郁则气血运行不畅, 大椎为六阳经气所会之处,风池位于上, 善祛风, 二穴合用, 手法不同或清或散或利, 目的疗效亦有所异。

    散、清、利、调四法虽各有侧重, 临床上亦每每相互结合应用。因皮肤病发病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一原因所引起, 常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病因共同作用, 有的纯为实证, 有的纯为虚证, 多数虚实夹杂, 治疗时应审证求因, 病证结合, 辨证施治, 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