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经络腧穴][图文]人体下肢穴位动画: | |
[针灸研究]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 | |
[灸法常识]单永华膻中灸验案四则 | |
[刮痧疗法][图文]刮痧偏方-中暑 | |
[刮痧疗法][组图]刮痧偏方-晕厥 | |
[针灸研究]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靶 | |
[百病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 |
[百病针灸]采用针灸疗法治过敏性鼻炎 | |
[针灸意外]解密身体不可触碰的“死穴 | |
[灸法常识][图文]2018年三伏天灸什么 | |
[百病针灸]针刺、拔罐治疗酒糟鼻 | |
[经络腧穴][组图]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经络腧穴][图文]胸部穴位动画图解: | |
[灸法常识]温针灸治疗崩漏 | |
[百病针灸]针灸治疗腹泻的方法 | |
[针灸基础]贾海忠谈针刺治病原理 | |
文章导读: |
睑黄瘤又称睑黄疣,好发于眼睑内眦部,常对称发生,质软,橘黄色,扁平微隆起,长约2~30mm,严重者可环眼睑一周,以女性居多。青年发病者,多伴发血浆胆固醇升高,约25%患者合并高脂蛋白血症(Ⅱ),而40岁以后患者常无血脂异常,部分患者血管硬化危险性增高。
随着人们对损容性皮肤病的认识及美容需求的提高,临床中此类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男性明显增加。火针治疗睑黄瘤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等特点,现报道1例火针治疗睑黄瘤患者情况。
陈某,男,49岁,患双侧睑黄瘤6年,曾行睑黄瘤切除术,术后1年复发,伴有瘢痕结缔组织增生,左眼上睑内眦一处,右眼上下睑各一处,共有3处淡黄色斑块,大小8mm×20mm。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
治疗前先向患者详细描述治疗过程,适度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以便其配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碘伏常规消毒。施术前点燃酒精灯,选取特制的尖头火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提供),对针体进行消毒。
白炽灯照亮操作视野,用纱布盖住患者眼裂处,保护眼睛,避免光线强刺激。右手以执笔式持针,于酒精灯外焰处加热,根据针刺深度决定针体的烧红长度,以针尖和针体烧至通红发白为度。左手绷紧患处皮肤,右手持针由瘤体中心处迅速刺入,深达瘤体根部,使其碳化,如此反复适度点刺,直至瘤体干缩、坏死。针刺不宜过深,以见正常组织为度,避免损伤深层组织,引起瘢痕增生。待瘤体大体碳化后,用针尖轻灼点刺瘤体周围组织,使整块瘤体完全彻底凝缩、固化、结痂。该患者因瘤体较大,为避免创面较大引起组织瘢痕增生,修复不良,故计划分2~3次操作治疗。首次治疗双侧上睑斑块全体和右侧下睑斑块的中内1/3及中外1/3,第2次治疗右侧下睑斑块中部。
术后护理
治疗后患处无需包扎,以碘伏消毒后于患处涂抹红霉素眼膏,范围稍超过结痂面积,术后第2天起用碘伏常规消毒至结痂脱落。术后5d内患处避水防感染,禁剥痂,7~10d后伤口自然脱痂即可,2周后复诊。
注意事项
治疗前要检查所用针具,发现有剥蚀、倒钩现象的不宜使用。操作时应避开血管、肌腱、神经干,以防损伤。术后局部出现红晕或红肿未能完全消失时,应避免洗浴,以防感染。火针刺激强烈,孕妇、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体虚者、糖尿病、凝血机制异常等患者慎用或禁用。
疗效判定标准和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肿瘤完全萎缩,颜色消退,恢复正常皮肤颜色,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肿瘤颜色变淡,瘤体部分缩小;无效:瘤体颜色无变化,肿瘤大小无改变。
结果
首次治疗后部分瘤体明显萎缩变小,基本消失,未治疗部分瘤体同时有所萎缩,再次治疗后颜色变淡。第3次治疗后3周两侧瘤体基本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仅因剥痂过早而留少许色素沉着。
讨论
中医学认为睑黄瘤多因痰、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嗜酒过度,湿热蕴久,伤及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瘀阻于肌肤;或素体脾虚,气机不畅,水液运化失常,湿盛于内,复感风热之邪,袭于上位,发为本病[4]。现代医学认为睑黄瘤为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脂质代谢疾病的患者,原发性代谢性黄色瘤,是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常见症状。
目前,对睑黄瘤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常用疗法有化学药物治疗、激光、冷冻、微波、电解法和手术切除等[5]。药物治疗易造成局部组织刺激过度而引起红、肿、胀、痛甚则药物过敏,需要多次治疗,亦有碍美观。激光及物理治疗手段可控性稍差,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引起组织瘢痕增生。手术治疗常遗留切口瘢痕、瘢痕挛缩,引起组织牵拉,影响双睑美观,患者也会有不安全感。
火针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称之为“�n针”、“燔针”,是将特制的针具,烧红后刺入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聚英》中载“火针打开其孔,不塞其门”,火针借助火热之性焯烙病处,具有温经通络、助阳化气、激发经气、消�Y散结、排脓去腐、生肌敛疮、透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协调阴阳、调理脏腑的功能,在治疗损容性疾病方面效果良好[6]。运用火针治疗睑黄瘤,可行气活血、外泄热毒、软坚散结;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即借助其热灼作用使表皮组织蛋白质、真皮泡腺细胞、多核细胞凝固性坏死,从而使瘤体萎缩甚至消失。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火针,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针灸大成・火针》曰:“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提示在临床操作中,操作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年龄、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及血管深浅等情况,选择针具及针刺深度。另外操作者的进针速度、针刺深度等对疾病的治疗也有较大影响。火针治疗睑黄瘤简便易行,不良反应较少,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