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概 述】 灸笔灸法是我国安徽地区针灸工作者周楣声在家传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创制出来的一种按灸方法。本法用特制灸笔点灸,具有下列特点: 1.使用简便:在使用时,一次操作大多在1~2min内完成,故称此种方法为快速点灸法,凡具有针灸临床经验者,稍练习,即可应用。 2. 安全稳妥:灸笔快速点灸时,既不破皮,更不人肉,每支笔所附药纸每人可以更换一张,杜绝了互相感染的机会,颇为安全。 3.基本无痛。不论是直接灸,隔物灸或何种针法;疼痛都是难免的;而快速点灸则仅有轻微的虫咬样微痛,对于老弱妇孺格外适宜
|
【概 述】
灸笔灸法是我国安徽地区针灸工作者周楣声在家传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创制出来的一种按灸方法。本法用特制灸笔点灸,具有下列特点:
1.使用简便:在使用时,一次操作大多在1~2min内完成,故称此种方法为“快速点灸法”,凡具有针灸临床经验者,稍练习,即可应用。
2. 安全稳妥:灸笔快速点灸时,既不破皮,更不人肉,每支笔所附药纸每人可以更换一张,杜绝了互相感染的机会,颇为安全。
3.基本无痛。不论是直接灸,隔物灸或何种针法;疼痛都是难免的;而快速点灸则仅有轻微的虫咬样微痛,对于老弱妇孺格外适宜。
4.选穴灵活:根据当时收效的快慢以及有效或无效;可以随时增加或改变穴组;少则可以2~3穴;多者可达数十穴;灵活多变,直到收效为止。
5.适应面广:本法可用于多种病证,对痛症疗效较好。
目前本法已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有必要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使本法更趋完善。
【操作方法】
灸具采用成品:周氏万应点灸笔(简称点灸笔)和特制的药纸。目前已有厂家生产。
取穴原则:一般均是单穴单用,双穴双用,就近或局部取穴配合循经或远道取穴。双耳尖,位于耳廓的顶端,犹如头顶之百会,能治疗多种疾病,是应用本法的常规穴。
1.各种疼痛:①全头痛或前头痛,就近取穴以百会、耳尖、风池、太阳、头维穴,远道取穴以至阳、涌泉、合谷、太冲等穴为主,偏头痛近取耳尖、风池、太阳等穴为主,远取足窍阴、丘墟、关冲等穴为主。②胃脘痛。近取以上脘、中脘、梁门、胃俞等穴为主。远取以耳尖、合谷、手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为主。③腰痛:近取以局部片灸与腰椎夹脊为主,远取以耳尖、阴交、后溪、申脉等穴为主。
2.多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对头面部各种炎症,远道取穴以耳尖、合谷、少商等穴为主,局部以患处周围及直取患处为主,躯干及四肢炎症远道取穴仍以耳尖、至阳为主,局部则以片灸或围灸为主。
3.各种软组织损伤:如挫伤或撞击伤等所致之局部肿胀,皮下青紫与运动受限等,远道以双耳尖为主,局部采用片灸,当时生效,每日1~2次,轻者1~2可愈,重者不超过3~5次。
4.心血管病:对高血压效果最好;取穴以耳尖、风池、阳陵泉、手足三里;对低血压、虚脱、休克,以及心律不齐等, 取耳尖、心俞,巨阙、阴郄、涌泉等穴,亦可立刻收效。
5. 胃肠病:以急性吐泻、小儿腹泻与菌痢等最为有效。取穴以耳尖、水分、阴交及左右天枢、命门与肾俞等穴为主。
操作步骤:
1.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将药笔点燃,将药纸平铺在穴位上,不能与皮肤存有间隙。
2.将药笔隔纸对穴位进行点灼,动作迅速避免将药纸烧穿,造成烫伤。
3. 手法宜轻重适中,手法过轻达不到治疗要求,太重可出现水泡(但无碍,且可增加疗效)。
4. 点灸后立即搽少量薄荷油或特制的冰片蟾酥油,可以预防起泡。
点灸手法:
1.穴灸:对准孔穴中心及周围快速点灸4~5下,不宜重叠,呈梅花形。
2.片灸:是针对某一患病的局部进行片状点灸,范围以患处大小而定。
3.围灸:是在患处周围进行点灸,如同在患处周围加贴围药,使患处逐渐缩小。
4. 条灸:根据经络分布与走向,进行条状点灸,达到疏通经络的要求。
以上各法可以交叉或同时使用。
经观察,灸笔灸的有效时间约可以维持6~8小时或更长,故必须连续按时施治;不能间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亦趋巩固,特以病情愈急,则效果愈佳,疗程愈短。根据不同病证,每日可灸1~3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主治病证】
凡属针灸的适应证即为本法的适应证,对全身各个系统与多种病证均皆相宜,特别是对高血压、各种痛症与炎症疗效更为明显。
【注意事项】
1.灸笔点灸时手法要快速、熟练,避免烧穿药纸,造成局部烫伤。
2.灸后1~2日,穴区可出现褐色痕迹,一般不需处理,会自行脱落不留痕迹。灸后外涂薄荷油,可防止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
【临床应用】
1.高血压
取穴: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太冲、内关、合谷、曲池。
配穴:肝阳上亢型加取行间;痰湿内阻型加取足三里、丰隆;阴阳两虚型加取关元、足三里、太溪。
治法:根据患者病证情况,而定取穴部位。一般主穴每次取4~5穴,配穴据症型而加。双侧同用。患者取座位或卧位。将所需取穴处垫上药纸,普通穴位每穴快速点灸5~7次,重点穴位点灸7~10次,肝阳上亢型,一般可快速点灸5~7次。痰湿内阻者,快速点灸穴位5~10次,重点穴重灸2~3次。阴阳两虚型点灸5~10次,重点穴快速点灸10~15次。一般不起水泡,个别起水泡者不需处理可自愈。每日或隔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350例,用上法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2.急性泄泻
取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合谷、中脘。
治法:每次取3~4 穴,双侧同取,穴位可轮流选用。嘱患者平卧,先将涂有药末的药纸有药的一面按在穴位上,再将点燃的药笔对准穴位,每穴快速点灼3~5下,注意不能用力过大,否则会烧伤皮肤,出现水泡,每次操作大多在1~2min内完成。每日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疗效:以上法共治80例患者,结果:治愈79例(经一次治疗治愈者50例,经2~3次治疗治愈者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8.7%。
3.急性软组织损伤
取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损伤部位和背部阳性压痛点)。
配穴:肘部损伤取手三里、曲池、肘蓼、尺泽。腕部损伤取阳溪、阳池、阳谷、外关、大陵、支沟、太渊。腰部损伤取肾俞、委中、昆仑、腰阳关、秩边、殷门、命门。膝部损伤取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梁丘、血海、承山、委中、膝眼、犊鼻。曲泉、梁门。踝部损伤取昆仑、太溪、申脉、解溪、悬钟、丘墟、中封。
治法:主穴必取,配穴据症而加。每次取穴的数量可依据症情而定。将点灸笔点燃后,右手食指和拇指挟药笔下1/3端,左手将备好的药纸平 覆盖在穴位上,用点灸笔隔药纸对准所选穴位雀啄样点灸4~5下即可,避免将药纸燃穿,防止造成烫伤。每日点灸2次,3日为1个疗程。
疗效:共治113例,结果:痊愈69例,显效22例,好转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0%.
4.慢性咽炎
取穴:
主穴:耳尖(耳穴)。
配穴:天突、廉泉、鱼际、商阳、太溪、列缺、照海。
治法:主穴必取,且以右耳尖为主。配穴每次取3~4 穴,轮流选用,双侧都取。采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第一日为3小时 1 次。直至咽部症状好转后,改为一日 2 次。每次每穴点灸5~8下。7日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疗效:共治58例,结果:痊愈39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病案举例】
1.慢性腰肌劳损
王××;男,48岁,司机。主诉:腰痛近20年。患者自述系由扭伤所致,一直未能痊愈,腰部以持续性酸痛为主。体检:左侧第4、5腰椎旁开2寸处压痛明显。取穴:耳尖,阴交,腰4、5夹脊穴,后溪,申脉及压痛处。阴交和压痛处重灸,压痛处采用片灸的方法 。灸疗后患者顿感轻松,诸症若失,每日2次。治疗3日,已恢复如正常人,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2.疖肿
李××,男,49岁,教师。左背部发疖肿3日,红肿热痛,手不可近。查:疖肿面积约3.5×3.5cm大小,至阳穴处压痛明显。体温37.5℃。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109/DL,嗜中性粒细胞粒细胞 80%,淋巴细胞 20%。取穴:耳尖、至阳和阿是穴(患处)。至阳穴重灸,患处采用围灸,治后即感局部疼痛减轻。治疗4日后,疖肿消退,检查血常规正常。
3.小儿腹泻
季×,女,6个月。患儿腹泻3月余,屡治不愈而来就诊。大便每日8~10次,黄绿色稀水便,有奶瓣。面色欠华。大便常规:白细胞++;脂肪块+++,取穴:耳尖、日枢、阴交、水分、中脘、命门、手足三里、肾俞。治疗1次腹泻即止,巩固治疗1次,患儿食欲增加,大便常规也恢复正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碧波等。周(楣声)氏灸笔速降高血压350例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12):10。
[2]魏从建。周氏万应点灸笔的临床应用 针灸学报 1992;8(4):37。
[3]李扬缜。点灸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13例 上海针灸杂志1999;18(1):23。
[4]马闻珠。“万应点灸笔”治疗急性泄泻8O例 中国针灸 1994;14(6):17。
[5]李建山等。“周氏万应点灸笔”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学报1992;8(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