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糖尿病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 文章导读:

    目前,糖尿病正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脂代谢异常,而血脂质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动脉粥样硬化又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后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糖尿病的脂代谢紊乱可表现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亦可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同时还可见载脂蛋白Al(ApoA1)降低及载脂蛋白Bl00(ApoBl00)的升高。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防治原则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笔者就近5年来本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对本病认识较早,糖尿病高脂血症属于中医消渴、头痛、眩晕、胸痹、心悸等病范畴。王志国等I 认为血脂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和功能活动被分散在气、血、津液、髓、痰、饮等部分,并将其病机概括为:嗜食肥甘,损伤脾胃;情志内伤,肝失疏泄;静而少动,气滞血瘀;年老体衰,肾虚精亏;正气不足,污垢滞留;脾胃虚弱,湿浊内生;先天异常,禀赋失调。宋家瑛 认为本病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使痰浊之邪不得宣泄,留于血中而成痰浊。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痰瘀阻滞血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糖尿病改名为糖脂病,意味脂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发病进程中起者重要的主导作用。究其病机,始为阴血不足,阴虚燥热;继则虚火灼津,痰停血阻,痰瘀互结;13久气阴两虚,直至阴阳俱虚。病变脏腑以脾、肝、肾为主。病性为本虚标实.阴滓亏损,气血不足为本;燥热偏盛,痰瘀互结为标。气阴两虚是病机转变的关键,此阶段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向愈,否则阴阳俱虚,病情加重。

    2 临床治疗研究

    2.1 复方制剂 近年来,许多学者紧紧抓住血糖、血脂的动态变化及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的特点,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为治则,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龚振岭等 以益气养阴、调理三焦、解痉通络为原则组成胰体康胶囊,治疗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连续用药3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TC、TG、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及纤维蛋白原( )明显降低(P<0.01),且对胰岛素抵抗有明显减轻作用。温学红等 I用降脂抗凝冲剂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55例,治疗1月后患者TG、TC、HDL—C均明显降低,降血脂总有效率高于多烯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降脂抗凝冲剂与多烯康一样有降脂作用。姜淼I 用三黄安消胶囊治疗30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患者的FBG、P2hBG、空腹血胰岛素(FINS)、餐后血胰岛素(PINS)、LDL—C、ApoBl00等明显降低,说明三黄安消胶囊对糖尿患者血糖血脂有明显降低作用。

    2.2 中西结合治疗 吴字宁等 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加服自拟活血降糖平脂方治疗血瘀证2型糖尿病,治疗后患者TC和TG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说明本方具有较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陈凯等 I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l08例高脂血症患者,对照组常规应用洛伐他汀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调脂汤。结果用药60天后患者TG、TC、LDL—C均明显降低,HDL—C有所升高,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2.6l% ,治疗组为95.16% ;停药90天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45.6l% ,治疗组为61.29%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中西药并用能收到比单用西药更好的疗效,且中药降脂药效持久,无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

    3 实验研究

    3.1 单味药应用及药理研究刘淑梅等⋯发现,从荞麦种子中提取的总黄酮能明显升高过氧化物酶(SOD),说明其可减弱自由基在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李红辉等 观察到槲皮素能使糖尿病大鼠Tc、脂蛋白a(LP—a)、ApoB1O0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戴敏等 研究发现,丹皮酚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并能升高血清NO、血浆PGI:及降低血浆ET,从而减轻动脉硬化的进程紊乱。

    3.2 中药复方研究何玉萍川研究发现,石菖蒲加冰片水溶液能提高高血脂大鼠血小板活化程度,降低CD62P、CD63表达率;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作用。张凤华等n 报道,灵芪复方胶囊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C、TG、LDL—C。王生茂等I” 观察到温肾通降胶囊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boB100的含量,提高HDL—C/TC比值。何剑平等I 报道,杞菊地黄丸能显著降低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血清TG含量及TC、LDI 一C、VLDL—C含量,提高血清HDL—C含量。温屯清等11 8 用生脉降糖汤治疗70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患者的症状、FBG、P2hBG、HbAlc、TC、TG、LDL—C、血液黏滞度指标均明显降低,H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

    4 评述及展望

    4 1 评述 中医辨证突破了传统的三焦辨证法,认为病变脏腑以脾、肝、肾为主,病性为本虚(阴津亏损,气血不足)标实(燥热偏盛,痰瘀互结),瘀血阻滞,痰瘀互结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痰瘀贯穿病程的始末。确立了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标本兼顾为主的各种治法,创立了诸多有效的方药,并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中药降糖调脂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中西医结合及其他中医传统疗法方面也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为临床研制运用有效方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现代医学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西药的各种毒副作用和用药选择的矛盾性与拮抗性使得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方面无统一的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多为各医家根据自己心得拟定证型,使得许多资料与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也难以准确评估治疗方法和衡量疗效水平。故应尽早建立统一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完善科研设计,采集大样本进行多指标长期跟踪观察。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研手段加强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已证明具有降糖、降脂作用的药物进行深入研究并阐明其作用机理,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4.2 展望 据WHO预测,到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人,糖尿病合并脂质异常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更成流行趋势。中医药对于该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方面和多系统的作用,因此,有着化学合成药单靶点和单方面作用机制不可比拟的优势。应灵活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借助各种现代科研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基础性实验研究,寻找和建立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以更完整、更深刻地揭示糖尿病脂质异常的本质及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积极开发新药,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