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
名称 |
别名 |
产地 |
性味 |
功效 |
主治 |
用量 |
注意事项 |
腹水草 |
雪里红,吊线风,仙人搭桥,秋草,倒地龙,两头爬,钓鱼杆,爬岩红,万里云,惊天雷,一条筋,红冬草,两头栓 |
长江流域 |
辛,苦,凉,有毒 |
利水消肿,凉血解毒,化瘀,杀虫 |
肝腹水,毒蛇咬伤,子宫脱垂,水肿,小便不利,黄疸,便秘,月经不调,闭经,子宫脱垂,子宫癌,跌打损伤,烧烫伤,腮腺炎, |
15~30 |
孕妇忌服 |
照山白 |
万经棵,照白杜鹃,小花杜鹃,万斤 |
东北、华北地区,山东 |
辛,酸,温,有毒 |
化痰止咳,祛风通络,调经止痛 |
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腰痛,痛经,产后关节痛,高血压 |
3~6 |
孕妇忌服 |
骆驼蓬草 |
苦苦菜,骆驼蒿,臭草,臭牡丹,沙蓬豆豆,阿地热斯忙,乌姆希-乌布期 |
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甘肃 |
辛,苦,凉,有毒 |
宣肺气,祛风湿,消肿毒 |
咳嗽气短,风湿痹痛,皮肤瘙痒,无名肿毒,高血压,胃癌,月经不调,支气管炎 |
1.5~6 |
孕妇忌服 |
骆驼蓬子 |
苦苦菜,骆驼蒿,臭草,臭牡丹,沙蓬豆豆,阿地热斯忙,乌姆希-乌布期 |
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甘肃 |
苦,温,有毒 |
镇咳平喘,祛风湿 |
咳嗽气喘,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淋巴癌,胃癌,闭经,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银屑病 |
0.5~1克 |
孕妇忌服 |
福寿草 |
冰凉花,雪莲花,冰里花,顶冰花,岁菊,侧金盏花,冰郎花 |
东北地区 |
苦,平,小毒 |
强心,利尿 |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病水肿,癫痫 |
0.3~0.6克 |
孕妇忌服 |
榆白皮 |
|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甘,平 |
利水,通淋,消肿 |
小便不通,淋浊,水肿,丹毒,疥癣,外伤出血,烫火伤,乳腺炎 |
5~10 |
脾胃虚寒者慎服 |
墓头回 |
墓头灰,箭头风 |
山西,河北,河南 |
辛,温 |
敛肝燥湿,止血,消肿 |
骨节疼痛,带下,崩漏,跌打损伤 |
6~10 |
|
蓖麻子 |
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
辛,甘,平,小毒 |
消肿拔毒,泻下通滞 |
疮毒,喉炎,妇人胎衣不下,难产,脱肛,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
1~3枚 |
孕妇、大便溏泻者忌服 |
零陵香 |
灵香草,熏草,铃铃香,铃子香,黄零草,熏香,陵草 |
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 |
辛,甘,温 |
祛风寒,去臭恶气,下气 |
胸腹胀满,遗精,鼻塞不通,牙痛,腰痛,感冒头痛,预防流感,痢疾 |
5~10 |
不宜多服,否则会气喘 |
雾水葛 |
地消散,脓见消,石茹,拔脓膏,生肉药,糯米藤,粘榔根,水麻秧 |
广东,福建 |
甘,淡,寒 |
解毒消肿,排脓,除湿热 |
毒疮,乳腺炎,风火牙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眼结膜病,外伤骨折,硬皮病 |
15~30 |
|
矮人陀 |
狗头七,岩七,见肿消,鹿衔草 |
云南,贵州 |
苦,寒,小毒 |
活血,消肿,解毒,止血 |
跌打损伤,产后瘀血痛,出血,吐血,风湿关节炎,乳腺炎,疔肿,疮毒,湿疹,皮炎,胃痛 |
3~9 |
|
矮脚苦蒿 |
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金龙胆草 |
云南,四川 |
苦,凉 |
消炎,清热解毒 |
中耳炎,红眼病,风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外伤出血,慢性气管炎 |
6~9 |
|
锡生根 |
亚红龙 |
云南 |
淡,微麻,温 |
止痛,止血,生肌 |
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肌肉紧张,腰痛,风湿疼痛,心脏病,消化不良,尿路感染,膀胱炎,咳嗽,痢疾 |
9~15 |
|
福寿草 |
献岁菊,雪莲,长春菊,岁菊,冰里花,顶冰花,冰凉花,冰郎花 |
东北地区 |
苦,平,小毒 |
强心,利尿 |
心力衰竭,水肿,癫痫,充血性心脏代偿机能不全,心房纤维颤动 |
0.3~0.6克 |
孕妇忌服 |
|
|
|
|
|
|
|
|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