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画
名称 |
别名 |
产地 |
性味 |
功效 |
主治 |
用量 |
注意事项 |
藏茄 |
樟柳柽,唐传那保 |
西藏,青海,甘肃 |
辛,苦,温,有毒 |
镇痛,麻醉,解痉,消肿 |
牙痛(外用),胃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胰腺炎 |
0.3~0.6克 |
孕妇、青光眼患者忌服 |
翼首草 |
帮子毒乌,棒子头,狮子草 |
西藏,云南,四川 |
苦,寒,小毒 |
解毒,凉血,祛风湿,止痛 |
感冒高热,心热,咳血,吐血,尿血,便血,麻疹,牙痛,咽喉肿痛,白喉,疔疮 |
3~9 |
孕妇忌服 |
藏茴香 |
贡牛,郭鸟 |
西藏 |
微辛,温 |
芳香健胃,驱风理气 |
胃痛,寒泄腰痛,胃寒呕逆,小肠疝气,腹痛 |
3~9 |
|
爵床 |
蜻蜓草,苍蝇翅,鼠尾,瓦子草,五累草,六角仙草,观音草,肝火草,山苏麻,毛泽兰,屈胶仔,水竹笋,鼠尾癀,阴牛郎 |
山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 |
辛,咸,寒 |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 |
感冒高热,咳嗽,小儿疳积,喉炎,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疔疮,乳糜尿,肝硬化腹水,钩端螺旋体病,结核性肛瘘 |
9~15 |
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服用 |
|
|
|
|
|
|
|
|
(18)画
名称 |
别名 |
产地 |
性味 |
功效 |
主治 |
用量 |
注意事项 |
鞭打绣球 |
羊膜草,红顶珠,地草果,红豆草,头顶一颗珠,地胡椒,连钱草,地红参,四季草,小铜锤,金线草,月月换叶,区茹程丹 |
云南,贵州 |
微甘,温 |
益气止痛,化瘀,止血,除湿,祛风 |
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咳嗽吐血,神经衰弱,经闭腹痛,淋巴结核,口腔炎,破伤风,黄水疮,小腹隐痛 |
9~15 |
|
藤乌头 |
血乌,见血封喉,蔓乌头,藤乌,羊角七 |
四川,湖北,浙江,江苏,湖南 |
辛,温,大毒 |
镇痉,降压,发汗,利尿 |
腰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高血压,癣疮 |
1~1.5克 (炮制后才能服用) |
炮制方法:清水浸漂至略存麻味,用甘草、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取出晒干。孕妇忌服 |
翻白草 |
鸡脚草,茯苓草,郁苏参,金线吊葫芦,鸡脚爪,兰溪白头翁,千锤打,天青地血 |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甘,苦,平 |
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
痢疾,疟疾,咳血,大便血,崩漏,无名肿毒,血友病,外伤出血,腮腺炎,淋巴结结核 |
9~15 |
|
|
|
|
|
|
|
|
|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