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外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禤国维从系统论角度论治慢性荨麻疹经验

  • 文章导读:

     

    3 临证经验

    3.1 以玉屏风散为主方皮肤病证型复杂,顽固难治者不外乎虚、瘀、湿、痰。禤教授认为,CU 患者正气相对虚弱且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致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患者气血被耗,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风团,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中表虚不固较为常见。总的来说,CU 表现为免疫系统的紊乱,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使其恢复为互相联系、制约的动态平衡状态。从中医学角度看,也就是平调阴阳,即借助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使紊乱的阴阳恢复平衡。具体处方时应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在系统论及阴阳平衡理论的指导下,禤教授常以玉屏风散为主方化裁,临证习用黄芪白术、防风、蝉蜕、露蜂房、地龙、乌梢蛇、紫苏叶、荆芥、五味子乌梅、蒺藜、当归生地黄等药。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白术益气健脾并助黄芪益气固表,防风祛风散邪固表而不留邪,三药合用,补益正气的同时驱逐邪气,使人体恢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系统平衡状态。蝉蜕、荊芥、露蜂房、地龙、乌梢蛇祛风,开腠理以透解郁滞肌肤之邪并助防风疏风止痒;紫苏叶解鱼虾之毒;五味子乌梅敛肺;蒺藜祛外风而平肝。同时,辨证辅以当归补血活血,以期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酌加生地黄助当归补血养阴,并防芪、术之温燥。全方补中有散,散中寓补,寒热温凉并用,祛邪于扶正之中,并根据患者体质偏颇进行药量、药味加减,在平调阴阳的大前提下有所侧重。

    3.2 辨证加减对一些胆碱能性、寒冷性、日光性、压力性荨麻疹及皮肤划痕症等特殊类型的患者,禤教授认为,常规处方往往疗效欠佳,需要重视辨证加减。如胆碱能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受热汗出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小风团,周围红晕明显,同时伴有心烦、脸红、恶心、腹痛、流涎、口干口苦等不适,脉象多滑数。多因邪气郁阻毛窍,经气不能外泄透达所致,治宜宣肺开窍,偏寒者宜用麻黄桂枝以宣通肺卫开皮痹;偏热者宜用地肤子、黄芩柴胡以清热祛风。血热明显者加用赤芍、牡丹皮。寒冷性荨麻疹多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在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可伴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悸、晕厥甚至休克等,脉多弦紧。多为偏风寒束表,治宜温阳散寒益气,重用桂枝黄芪温阳通脉。同时,禤教授强调“以平为期”,主张用性味平和或性味相制的药对组方,慎用附子干姜等刚烈之品,以达到“平调阴阳”的目的。

    4 病案举例

    李某,女,42 岁。因“全身起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3 年”于2010 年12 月6 日初诊。患者3 年前因进食虾蟹后全身起风团伴瘙痒,在外院诊断为“急性荨麻疹”,经抗过敏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常反复发作,期间转诊多家医院,均给予抗过敏药物、中药或脱敏治疗,治疗期间病情可缓解但停药反复。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本院求治中医。诊见:躯干、四肢偶有新起风团伴瘙痒,夜晚尤甚,眠差纳可,口干口苦,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小便调,无畏寒发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未见明显皮疹,皮肤划痕征阳性。诊断为慢性荨麻疹;辨证属脾肾气虚,表虚不固;治以补脾益肾,祛风固表。处方:白术20 g,黄芪防风蝉蜕、紫苏叶、荆芥、五味子乌梅、白蒺藜、生地黄各15 g,露蜂房、地龙、乌梢蛇各10 g。14 剂,水煎内服,每天1 剂,辅以少量抗组胺药。患者服药2 周后复诊,诉起风团频率较前减少,大便仍干,余无其他不适,因家住外地复诊不便,予上方加重黄芪白术各至30 g,续服1 月。三诊时病情已明显好转,几乎无新起风团,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弦。予原方加重黄芪用量至45 g,续服1 月,以资巩固,后患者于当地原方配药续服。2011 年5 月再次就诊,诉就诊半年间已几乎没有发作。观其脉证仍与玉屏风之方义相合,遂以该方加减调治。

    按:本例患者患慢性荨麻疹多年,经常规抗过敏治疗未效,病情顽固,关键病机在于阴阳失衡、脾肾气虚、表虚不固。故治以补脾益肾、祛风固表法。以玉屏风散为主方加减,佐以蝉蜕地龙、露蜂房等药物祛风止痒,用药谨守病机,平调阴阳,长期坚持治疗,使多年顽疾得以治愈。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