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文章导读: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实施对病因的一级预防十分困难。近1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胃粘膜细胞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演变阶段,即胃癌癌前病变(简称PLGC)阶段。若能及早识别和控制其向胃癌方向发展,对胃癌二级预防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药防治PLGC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须辨证施治。现将我们的证治体会略论如下。

1 脾胃虚弱,当辨气虚阴虚
  
脾胃气虚者,症见脘胀痞满,饭后胀甚,时胀时消,或脘痛绵绵,痛处喜温,口淡泛酸,肢倦乏力,大便溏烂,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胃,理气活血。处方:党参15 g,白术茯苓、佛手、延胡索各12 g,黄芪20 g,或五爪龙30 g,莪术、砂仁(后下)各10 g,陈皮、炙甘草6克。若中阳不足,可加干姜5 g,肉桂3g ,以温中散寒;若气滞血瘀,加丹参15 g,川芎9 g,以活血祛瘀;若见口干便结等胃热症者,加蒲公英30 g,枳实12 g,以清化胃热。
  
脾胃阴虚者,症见胃脘灼热,痞满隐痛,嘈杂似饥,食后饱胀,口干唇燥,大便干结。或形瘦乏力,舌红嫩、少苔,脉细数。治当酸甘化阴与甘寒养胃并用。处方:沙参、石斛各15 g,麦冬生地黄各20 g,川楝子、赤芍白芍枳实郁金、佛手各12 g,甘草5 g。若阴虚而脘胀甚者,酌加紫苏梗、徐长卿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阴虚胃热者,选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阴虚兼见气虚者加太子参30 g,或西洋参10 g,炖服;阴虚兼有痰湿,可配用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等药,健脾化湿而不过于温燥;胃酸不足者或加用乌梅合木瓜治之颇验。总之,脾胃阴虚证之用药,须慎用香燥劫阴之品,当遵叶天士“用柔忌刚”之训,以免更伤脾胃之阴液。如治李某,男,52岁,干部,胃镜号940689,1994年8月14日就诊。主诉:反复脘胀痞满、隐痛4年,加重月余,伴肢倦乏力,纳差形瘦,口干唇燥,大便正常。舌胖嫩、淡暗、苔少而干,脉细略数。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重度),HP(—),病理诊断:重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气虚为主,兼血瘀。治宜益气养阴,理气活血。处方:党参、蒲公英各20 g,太子参30 g,茯苓麦冬各15 g,白术山药、佛手、三棱、延胡索各12 g,甘草6 g。每天1剂,复煎,连服2周。二诊:上症减轻,苔少,脉细,守上方再服6周。诸症消失,舌质胖、淡暗,脉细。复查胃镜诊断:轻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HP(—),病理诊断:轻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未见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随访5年未复发。

2 瘀阻胃络,行瘀尤重调气
  
瘀阻胃络,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时拒按,或如针刺,食后痛甚,或见便血,呕血,舌质紫暗,舌下紫筋明显,脉弦涩或细涩。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处方:蒲黄(布包)、五灵脂(布包)、木香(后下)各10 g,延胡索丹参各15 g,郁金、赤芍、枳实、佛手各12 g,制大黄6 g。若胃络受损,大便色黑量多者,去赤芍丹参,加白及、侧柏叶、地榆炭,并用三七末3 g,冲服,每天3次;若见?瘕,酌加三棱、莪术、浙贝母以软坚散结。如治吕某,男,32岁,干部,胃镜号930518,1994年10月17日就诊。主诉:反复胃脘疼痛,痛有定处3年,加重半月,伴体倦乏力,口淡纳差,大便稍烂,舌紫暗、苔白腻,脉弦细涩。胃镜诊断:中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HP(+),病理诊断:中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医辨证属瘀阻胃络夹湿,治宜活血祛瘀,和胃化湿。处方:蒲黄(布包)、五灵脂(布包)、木香(后下)、穿山甲(先煎)各10 g,延胡索丹参各15 g,柴胡、佛手、白术、法半夏各12 g,白豆蔻(后下)5 g,蒲公英20 g。每天1剂,复煎。服1周后二诊:胃痛等症减轻,舌质如前、苔稍白,脉弦细,守上方去白豆蔻,加茯苓15 g,以健脾祛湿。连服8周,上述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诊断:轻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轻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继续在原方基础上化裁治疗半年,再次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诊断:轻度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未见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随访5年未复发。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