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肝肾同源的临床应用

  • 文章导读:

     

      病案2 

      巩某某,男,46岁。河北省承德市林业局职工,1981年7月20日就诊。

      双目红染半年,可能是工作劳累而致目红染,几经医院眼科诊治未愈。

      诊时双眼整个白睛红染,如兔眼,不痛不痒不胀,只感双眼干涩,视力不受影响,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沉细。

      此为肝阴亏虚火旺,血络被伤外溢,治以滋补肝阴降火,凉血通络止血。

      处方:萸肉15克,山药20克,熟地30克,生地30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 ,赤芍12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草决明12克。

      1981年7月29日:服上药8剂,眼红明显减轻,再以前方继服。

      1981年8月30日:患者来述,共服上药38剂,双目红染完全消除。

      按  该患者双目红染,目干涩,脉细诊为肝阴亏虚,虚火上冲,血络被虚火所伤而血外溢,方用补肾阴之六味地黄汤,只加用凉血养血之当归川芎,服药38剂而阴充、血清,红眼消失,实说明了补肾阴,即也滋补了肝阴,“肝肾同源”、“肝肾同治”理论的正确性。

      体会:“肝肾同源”这二者的紧密关系,在临证治疗时,皆要在清楚二者生理、病理特征的基础上,才会辨证准确,治疗恰当,万无一失。

      1.因肾为先天,含有先天之水及先天之火,滋阴过重,千万不可伤及先天之火,因滋补肝肾之阴的药物多为寒凉,寒凉过重伤阳不可免。所以根据阴虚的具体情况,当补阴时,也可采取善补阴者,当以阳中求阴之术。

      2.因肾少实证,多虚证,所以当清降肝火之时,不要伤及肾阳,降肝火药多苦寒燥湿,如龙胆草、黄芩等,这样即可伤肝肾之阴,又可伤肝肾之阳,所以在此要分清肝肾的不同,不可拘泥于“肝肾同源”。

      3.肝体阴用阳,肝阴最易亏虚,而肝阳亏虚极其少见。当遇到肾阳虚,补肾阳药多为辛温燥烈,这样势必会伤及肝阴,所以在此情况下,补肾的药多选用甘温、咸温无大热大燥的如鹿角胶、肉苁蓉菟丝子、胡桃肉等,这样既补了肾阳,又无伤及肝阴之弊,有的甚至可以阴阳双补。例如辛温、苦温大热的肉桂附子补骨脂骨碎补、葫芦巴等最好不用或少用。

      4.“肝肾同源”、“肝肾同治”虽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分清具体情况,不可死板硬套,仍可依辨证为准。在肝肾症状俱在,又兼有其他脏腑的病症下,不可以肝肾同治。

      5.肝郁脾虚不可肝肾同治:肝主疏泄,恶抑郁,肝气最易郁结,肝气郁结又可乘制脾土湿盛。所以当出现两胁胀满、口苦、少食、舌苔腻的肝郁脾虚时,只宜疏肝健脾,不可肝肾同治,如补肾阴则助其脾湿,补肾阳则伤及肝阴。

      6.肝胆湿热不可肝肾同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各种湿热内蕴而出现两胁胀痛,或出现全身黄疸、口苦,苔腻色黄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这样不可肝肾同治。

      7.肝火犯胃不可肝肾同治:肝火偏盛可伤及胃气及胃阴,而出现胃脘胀满,灼热,嘈杂吐酸,心烦口苦,急躁易怒,舌红少苔或舌苔薄黄,例如各型肝炎、胃炎等,如再补肾阴肾阳,皆可影响胃气的下降及收纳功能。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