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孔光一辨治伏邪发热临证经验

  • 文章导读:

     

    4 伏邪发热的治则治法

    鉴于伏邪发热发病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宗“治病必求其本”之旨,主张察体质、审邪正、因人制宜;辨伏处、分内外、因地制宜;明病性、参病机、因时制宜。伏邪内生者,以祛除毒根为先,根据病邪属性选用清泄里热、解毒消积、化湿泄热、祛瘀退热等法;因时邪引动而发者,以疏解新邪为要,针对其所挟邪气属性选用祛风散寒、疏风清热、清暑解热等法,待新邪既解,再治伏邪。

    4.1 清宣理肺法风寒袭肺,宣散不及,余邪伏肺,郁久化热;或外感风热、暑热,清疏散泄不尽,停伏于肺;两者皆可复因外感邪热引动而致发热。治宜解表清里为法,辨表里证之缓急而定清解之先后,方选桑菊饮、银翘散加减。

    4.2 清化积毒法邪伏胃肠,内有积热伏毒,遇新感引动而致发热者,治宜疏散外邪,内清热毒。外邪属风热者,以银翘散合连苏饮加减;外邪属暑湿者,方用新加香薷饮合黄芩汤加减,或选甘露消毒丹加减。

    4.3 和血泄热法经行之际感邪,热伏血室,经行发热者,治宜和血泄热,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属素有血热内蕴者,酌加凉血清热之品;属血虚邪伏者,酌加养血活血之品。

    4.4 清解透达法外感邪热,或因清疏未透,邪由肺胃潜入募原,或因直入募原而邪气轻微,复感外邪引发而致发热者,治宜清解透达为法,方选柴胡达原饮加减。

    伏邪郁久,邪热大有耗阴之弊,阴液愈亏,正气愈虚,邪热愈炽,病深难治,临证调治犹应详察阴液虚损程度,适时酌用养阴清热之品。伏邪发热,多有邪热积伏于里,临证用药,必以大便通达为度,以为热邪之出路。

    现代医学中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隐匿性肾炎、肿瘤等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或因内生邪毒积蓄日久,或邪气消耗正气日久、气血阴阳失调,伏邪由自发或经诱发而致发热者,应辨明病证虚实及病变脏腑,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属实证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辅以清热。属虚证者,宜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适当配伍清热之品。虚实夹杂者,宜补泻兼顾。

    5 临证验案


    案1 患者,女,24 岁。2009 年6 月8 日初诊。经行发热两月余。两月多前经行前1 周出现高热,服药效不佳,经净后热退。随后1 次月经迟期一
    周而至,且发高热,经行热退。现症:经行第3 天,腹痛,有血块,经前高热39 ℃以上,腰酸,便软,苔白腻,脉弦。肛门出血、先血后便断续3 a,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肘外侧疹,夏天易发3 a,处方:丹参20 g,赤白芍各10 g,当归10 g,黄芩10 g,青陈皮各6 g,川断10 g,白术10 g,牡丹皮5 g,生艾叶5 g,蒲公英10 g,柴胡10 g,甘草5 g,炒山楂10 g,炒山栀10 g,麦门冬15 g,神曲15 g。7 剂。6 月16 日复诊:经已净,便稀两天1 次,时腹痛欲便,便后痛止,未见便血2 d,口腔溃疡3 d,牙龈肿,纳可,汗少。舌尖红,隐点,苔薄白。上方加木香3 g,黄连3 g,槐米10 g。10 剂。6 月30 日复诊:腹痛除,口疮渐愈,便畅,食欲好转,近肘膝疹起,或夜间低热37.1 ℃,或鼻血量少,经将期,舌边尖红,隐点,苔薄白。上方去丹参、蒲公英、木香、槐米、黄连,加藿香10 g,板蓝根15 g,龙胆草5 g,菊花10 g,牡丹皮加至10 g。10 剂。7 月6 日经行,色红,块少,腹痛不显,未发热,便软未出血,肘膝疹退。以上方为基础加减调治两月余,经期发热未再发作,经行期准,不痛,便血及泌尿系感染少发。

    按语:素有便血、淋证、皮疹等下焦湿热、血分郁热之证,适值经前血海充盛沸溢之际,复感外邪,邪热与血热互结,虽因经行热退而余邪未尽,潜入血室,必待下次经行乘热势再发。治宜和血泄热为法,经后以养阴血、健脾胃、清利下焦为主,经前以活血行经、凉血泄热、解毒透热为主。分期施治,标本兼顾,伏邪得清,经行如常。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