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运用附子山萸汤验案

  • 文章导读:

       《三因司天方》为为清代医家缪问注释宋代陈无择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而成的著作,其中所列运气十六方基本取自陈氏之方,经龙砂医家姜氏世医推广发扬,在龙砂医学流派中得到较好传承应用。

        附子山萸汤为《三因司天方》的运气方之一,乃针对六甲年土运太过运气所立之方。2014年正值甲午之年,笔者在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老师的指导下,临床中使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2则,并浅谈运用体会如下:

        胁痛兼淋证眩晕案

        王某,男,48岁,医生。于2014年7月2日(甲午年,小暑前5日)因右胁肋部胀痛一年余,加重半月,伴眩晕、小便频而不利就诊。西医曾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乏力、口干,自觉全身发热,有感冒感觉,大便溏薄,日三次;舌质红,剥脱苔,脉弦大,尤以右尺左关为甚。

        初诊时予镇肝熄风汤加滋肾丸4剂,眩晕、全身不适减轻,胁痛依旧。

        二诊:予大柴胡汤4剂,诸症反加重。

        三诊:辨为脾肾阳虚,寒湿内停,肝胆郁滞,治以附子山萸汤。

        处方:制附子(先煎2小时)15克,山萸肉15克,木瓜15克,乌梅15克,法半夏15克,木香10克,藿香10克,公丁香(后下)6克,肉豆蔻8克,生姜20克,大枣(擘)2枚。 3剂后诸症已见好转,舌质转为淡暗,右尺脉弦大减轻。

        四诊:上方增附子量为60克(先煎3小时),生姜60克,乌梅30克,余药味及量未变,继服7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口干改善,舌质淡清,水滑,右尺脉弦大明显改善。

        五诊:上方增附子量为75克(先煎3小时),乌梅50克,继服10剂,诸症基本消失。

        按:本患者病多症广,病情复杂,辨证颇为棘手,大柴胡汤本为治胆囊疾病良方,用后却使胁痛及全身不适加重,颇为费解。后思之,患者丙辰年寒水运生人,平素有阳虚寒象,时在甲午,土运太过,“火用不宣,脾土转失温煦”,便溏为脾土受戕之象,为难之时想到运气方,六甲年之附子山萸汤“治肾而兼治脾”,方中配萸肉、乌梅“专培厥阴”,“借木瓜以泄甲木”,肝胆肾脾一方可统。服后果然有效。阳虚体质,加大附子用量,疗效更为满意。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