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论透邪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

  • 文章导读: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发热主要是气机郁遏、阳气内郁所致,务必注意发散。邪气外束,肌表闭塞,阳郁发热,治当发表散火。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外感高热是邪热内郁,或郁于卫阳,或郁于气分,不可过于寒凉和妄用冷敷,寒凉过甚和冷敷易使汗孔闭塞而闭门留寇,邪气内入,导致发热更甚,变生它病。临证常以薄荷、荆芥各30克,煎水乘热擦洗皮肤,以宣发透邪,冀汗出热解。

    清代医家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温病的经验,立足祛邪,提出透邪法,后经吴鞠通等发挥,成为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

    【透邪法贵在汗和泄】

    汗法和泄法是给邪以出路,使邪气由表而出、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排出。

    对于治法而言,透、泄法是使邪气不郁滞,发散透出。《素问》云:“从外之内者,治其外。”温病是外感温热毒邪所致,故治当祛邪于外,《黄帝内经》提出了汗、泄法。《素问·热论》指出:“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已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其实者,散而泻之。”“通藏脉”是活动气血、解除瘀滞,所谓“结者散之”。“可汗而已”是指开泄肌腠、发汗祛邪;“可泄而已”是指邪气入里后,当宣畅气机、排泄邪气。

    叶天士把祛邪作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着眼于透、泄,提出透邪法,《温热论》指出:“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在卫汗之可也……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若其邪始终在气分,可冀其战汗透邪”;入血而发斑疹,“急急透斑为要”。吴鞠通继承此说,在《温病条辨》中强调:“温病亦喜汗解”,“妙在导邪外出”。渗湿于热下是泄法,使邪从下而出。可见,透邪法包括了汗法和泄法,是给邪以出路,通过开泄腠理、宣畅气机、疏通孔窍,使邪气由表而出、由里达外、由深出浅而排出。

    【透邪多用味辛质轻气薄之品】

    透邪宜多用质轻气薄势浮之品,以宣布正气,扬散郁滞,透热外出,所谓“轻可去实”。

    辛味发散,开腠理以发汗,行气血而散郁滞,行津液以润燥,故透邪多用辛味之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因其轻而扬之”,“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故透邪宜多用质轻气薄势浮之品,以宣布正气,扬散郁滞,透热外出,所谓“轻可去实”。《温热经纬》云:“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盖气贵流通,而邪气挠之,则周行窒滞,失其清虚灵动之机,反觉实矣。惟剂以轻清,则正气宣布,邪气潜消,窒滞自通。”

    芳香药性走窜,能散瘀滞,开闭结,通毛窍,辟秽浊,搜剔经脉之邪,有利于透邪。尤其是湿温和邪气入里损伤藏腑而生痰湿、秽浊者,当以芳香之品流通湿气、疏散气机、化湿透邪。

    【发热以透散为要】

    热在肌表,辛凉发散、泄卫透热,所谓“在卫汗之可也”。热入营血,则透热转气,令热不与营血相搏。

    叶天士特别重视以发散法透散邪热,《温热论》指出:“火郁内伏,大用清凉透发。”热在肌表,辛凉发散、泄卫透热,所谓“在卫汗之可也”。“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加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抟,势必孤矣。”邪流连气分,以战汗透邪,“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热入营血,则透热转气,令热不与营血相搏。

    笔者恩师张学文教授认为,外感高热是邪热内郁,或郁于卫阳,或郁于气分,不可过于寒凉和妄用冷敷,寒凉过甚和冷敷易使汗孔闭塞而闭门留寇,邪气内入,导致发热更甚,变生它病。临证常以薄荷、荆芥各30克,煎水乘热擦洗皮肤,以宣发透邪,冀汗出热解。张学文认为,温病邪郁气机,热伤津液和煎熬血液,必然瘀热、毒瘀交加,变生它证,主张佐以辛散,加丹参丹皮、青蒿之类,以流通气血,散瘀热。

    恩师路志正教授认为发热主要是气机郁遏、阳气内郁所致,务必注意发散。邪气外束,肌表闭塞,阳郁发热,治当发表散火。若外感寒邪,邪在卫分发热,用参苏饮、川芎茶调散,辛温发散透热。外感温热之邪,邪在卫分,用升降散、葱豉桔梗汤等,辛凉发散。脾虚而火郁发热,以及阳虚不达所致的麻疹隐伏不透,当升阳散火,用东垣升阳散火汤、火郁汤以升发清阳、托邪外出。邪郁气机,气血失和,枢机不行,用逍遥散、小柴胡汤等,疏郁散火,解除郁滞,运转枢机,使郁火发泄于外。邪热亢极,闭塞气机,阳气郁陷,腠理固密所致的发热,如热厥、斑疹紫黑不透等,用火郁汤、白虎汤、凉膈散,清热散火,开解邪热之怫郁,疏通闭塞,畅达表里,使郁火发越于外。邪热损伤藏腑经络,痰浊、瘀血内生,郁闭气机的壮热、无汗、寒战、厥逆烦躁、斑疹隐伏不透等,用栀子豉汤、越鞠丸、承气汤等加减,以解除郁闭,畅达气血,使郁火发泄于外。正气虚衰,邪热内陷所致的热厥、斑疹不透,或出而骤退,用保元汤、生脉散、一贯煎、增液汤等加减,以鼓舞正气,透发郁火。湿热郁遏发热,用三仁汤、薏苡竹叶散、半夏泻心汤等,辛开苦降、化湿透热。

     

    [1] [2] [3]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