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施红教授应用经典方治疗糖尿病经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其发病现多认为与遗传、环境、生活饮食习惯、情志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常可引起发多种并发症,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脏器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甚至造成残疾或过早死亡,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院长,福建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生施红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笔者在随师门诊过程中,对糖尿病治疗颇有感触,现介绍如下
      
    先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主要病机,治疗上按上中下三消分治,具体脏腑则多从肺、胃、肾论治,但效果时好时坏,并不稳定。今施红教授结合中西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认为现代辨证不应只局限于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理论,糖尿病早期也可以从“以实为主,因实至虚”角度加以辨证治疗,但到病程中后期呈气阴两虚甚或阴阳两虚阶段时,在治疗上则应以虚为主,同时兼顾祛邪。
      
    1病因病机
      
    恣食肥甘:《素问・奇病论》说 “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中论述已明确指出因嗜食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困阻中焦而至消渴的病因。结合现代人饮食特点,嗜食肥甘或过多饮酒,酒热内蓄,积年长效,酣兴不解,终则不免于膏脂堆积,痰湿内蓄,五脏干燥,三焦积热,从而产生消渴。
      
    情志因素:劳心竭虑、营谋强思,用心太过、耗伤精神、过违其度等五志过极结果,多导致心火内燔,郁热伤津,产生消渴。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三消》篇中所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灵枢・五变》说:“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了情志与现代糖尿病的关系。清代黄元御[1] 《四圣心源・消渴根源》谓:“消渴病,足厥阴之病也。”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喜疏泄,然在土湿脾陷的基础上,肝木疏泄之性受到抑郁,而风木又强欲疏泄,则相火失其蛰藏,上至肺金,中至脾土,下至肾水,均为其扰。李静[2]认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理压力常可引起与胰岛素拮抗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等的分泌,以致血糖升高。
      
    体虚劳伤:因素体虚弱或房室过度,以至肾气虚耗,精气不能上蒸,无以化生骨髓、肌肉,同时肺、脾、肾等脏无以温化,则日久水湿内停,膏脂堆积。罗国纲将消渴之病责为真阳不足,火亏于下,阳虚无火,精水无火而不化,有降无升,以致泉源不滋而枯涸为病[3]。治疗主张在滋阴药中加入桂附,如保元汤(新),使水得火温,则精水上潮。否定以苦寒之品戕伐生气,否则消渴病将日益加重,最终不可挽回。《医学衷中参西录》作者,近现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锡纯在治疗消渴病上则采用金匮肾气丸或四君子汤加干姜桂枝,男女均取得了效验[4]。
      
    瘀血阻络:《灵枢・五变篇》日:“怒则气上中蓄积,血气�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渴。《血证论》中则更详尽阐述了瘀血至消渴的病机,曰:“瘀血发渴者,以津液之生,其根出于肾水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能随气上布。”“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为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金匮要略》则介绍了瘀血致渴的临床特点:“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而渴……是瘀血也,当下之。……‘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为有瘀血。
      
    2治疗法则
      
    结合现代糖尿病多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表现,糖耐量异常期或糖尿病早期常为痰浊湿盛,早中期常为阴虚热盛或气阴两虚,中晚期多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痰湿、热盛为阶段性症候。施红教授认为本病气阴两虚血瘀或阴虚血瘀贯穿始终,且阴虚血瘀易致气虚,故临床上应以“滋阴益气活血”为基本治疗原则,再结合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以及病程特点,随证加减,形成了“益气健脾,祛痰化浊,滋阴补肾,清热利湿,调理肠胃、疏肝解郁、温肾益阳”等治则。

     

    [1] [2] [3]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