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学术经验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张杰运用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经验撷英

  • 文章导读:安徽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杰,长期从事《金匮 要略》教学工作,临床实践50余载,学验并茂,擅用仲景方治疗各种内科杂症,师古不泥,颇有成效。现将其运用仲景方治疗肺系疾病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肺系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哮证”“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药配伍精当,组方严谨,方简效宏,乃医方之祖,是经过长期实践所验证的精华,对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极高的价值。《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用方,《金匮要略》的“痰饮咳嗽病篇”“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等为肺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辨治思路和方药。

    明病机痰饮致病是关键

    多数肺系疾病离不开痰饮为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将痰饮和咳嗽并为一篇且设为篇名,亦可见肺病咳喘和痰饮关系甚为密切。《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又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外寒内饮容易伤肺导致咳喘。盖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感受外邪,肺先受之。其中以风寒邪气最为多见,风为百病之长,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且风邪性开泄,易耗散阳气。风寒侵犯机体,袭于肌表则郁遏卫阳,客于肺脏则郁闭肺阳,并且寒为阴邪,易伤肺阳。肺体阴而用阳,以阳气为用,肺阳具有宣发、推动、振奋、温煦、防御等功能。因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故无论外寒导致肺阳郁闭或损伤,或素体本虚,气阳不足,均可导致肺阳失用,宣降通调失职,水津失布,内生痰饮,导致肺病咳喘。此外,肺在内为五脏华盖,朝百脉会通他脏,除了肺脏自病之外,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均会导致水液不归正化形成痰饮,而肺为贮痰之器,势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发生肺病。

    痰饮伏藏于肺,成为慢性肺病的夙根,遇感引触,以致痰壅气道,发为咳喘。如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肺间质性疾病等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喘,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多在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因下急性发作或加重,此与伏饮表现基本类同。痰饮久伏会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痰饮郁久可化为痰热;又如痰饮久留,肺气郁滞,不能助心行血,酿生瘀血,“血不利则为水”,导致痰浊、水饮、瘀血相互为患;或病久势深,正气耗损,痰凝气滞,瘀阻络脉,致瘀毒胶结,日久可形成肺积或癌肿。总之,痰饮内停会阻遏气机的升降、阳气的展布和血脉的运行,出现气滞、伤阳、化热、血瘀、成毒等病理变化,贯穿于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是关键的病因病机。

    立治则活用“温药和之”

    张仲景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作为治疗痰饮病的总则,也开创了温法治肺的先河。痰饮为阴邪,得温则化,故以温之为中心治则。张杰认为临床上需要结合这一治则,根据肺系疾病的发病特点、病机转化和兼夹证,灵活展开运用。

    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往往虚实并存,急性发作或加重时,偏以邪实为主,风寒侵袭机体是常见诱因,当温宣发散,以宣发卫气,疏散外邪;缓解期以及肺积或癌积日久,偏以正虚为主,多表现为气阳不足,当温补兼施,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寒热相杂者,当温清并用,切勿见热专用寒,需明白此热多由痰饮郁而化热产生,是标象,痰饮化则热无所依,在温化痰饮的基础上稍佐清热之品即可,若多用寒药则害胃伤阳,愈加使痰饮难化,缠绵难愈;痰瘀互结者,除了用温药化痰饮,根据“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气行则血行”“治痰先治气”等论述,还需温通血脉、行气活血、痰瘀同治;痰瘀毒交织,形成肺积、癌肿者,根据“阳化气,阴成形”之论,痰瘀皆为阴邪,仍需温阳促气化,治宜养正消积,兼顾化痰散瘀解毒。

    此外,“温”还有药用温和之意,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不可过用温燥辛热,耗伤肺之气阴。至于“和”,张杰认为,“和”就是调和,不失中和之贵,正如张介宾所说:“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痰饮咳喘为本虚标实之证,治法上当不离温但又不专温,应根据表里寒热虚实、病位病势、病情时期的不同,采用温清通补、行消开导等法,达到调和阴阳,畅清肺器的目的,同时也是践行张仲景以“和”为贵核心思想的体现。

    巧辨证归纳遣方常用药

    小青龙汤是张杰治疗肺系疾病的首选方,寒饮顽痰伏肺,非小青龙汤不能捣其巢穴。方中麻黄温以散皮毛之寒,宣肺散邪,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痰饮,桂枝温通血脉,通阳气,是温法治肺的经典方,非常契合许多慢性疾病痰饮伏肺的关键病机。临证使用不必拘泥于有无表证,症见咳喘每感风寒发作或加重,咳痰较爽,痰涎清稀色白,泡沫状痰,舌苔多水滑白,弦脉或浮紧,就是小青龙汤证的典型症状。

    张杰同时强调,临证时要注意辨别痰饮的相兼和转化,随症加减。若外感后迁延不愈,反复咳嗽兼咽痒即咳,为风邪稽留,加防风、荆芥、僵蚕蝉蜕、前胡,以疏风止咳。若咳喘气逆,痰多黏腻,胸满闷窒,苔厚腻,为痰气交阻,加三子养亲汤,以化痰利气。若咳喘,喉中哮鸣有声音,呼吸急促,形寒怕冷,脉浮紧或弦紧,为寒痰郁肺结喉,加射干、紫菀、款冬花,取射干麻黄汤之意,以豁痰利咽,下气平喘。若咳喘,咯痰不爽,气短乏力,怕冷,为脾肺气虚,当温补并施,可以六君子汤加黄芪、前胡、桔梗,以健脾益气,杜绝生痰之源,并加强化痰之效。若咳喘,痰黄黏稠,口渴引饮,苔黄,脉浮或滑,为痰饮郁久化热,当温清并用,加石膏、瓜蒌仁、桑白皮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若咳喘兼见面色黧黑、口唇紫绀、杵状指、胸闷或痛、舌暗或瘀斑,为痰阻血瘀,当活血化瘀,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行气活血药如川芎郁金等,养血活血药如当归丹参赤芍等,益气活血药如红景天、沙棘等,活血利水药如泽兰、平地木等,活血通络平喘药如地龙

    若咳喘气息粗促,痰黄黏稠,或有热腥臭味或痰中带血,身热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郁肺之证,当改弦更张,转投千金苇茎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以清热化痰肃肺。若喘咳痰盛不得息,面浮跗肿,胸痛烦闷,咳唾引痛,或检查提示有胸腔积液,为饮邪壅实,可用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温阳化饮,泻肺行水。若喘咳,心悸,颜面肢肿,尿少,为阳虚水泛,可用真武汤合五苓散,以温肾健脾,化饮利水。若水饮内停,痰瘀互结,甚至久郁成毒,而成肺积、癌肿之证,以邪实为主,正气尚可,则主以泽漆汤泻肺行水,祛痰益气,酌加白芥子、王不留行、莪术、石见穿、白英、猫爪草、山慈菇、金荞麦、薏苡仁、冬凌草、浙贝等化痰散结、通络解毒之品。若正虚不耐攻伐,则主以《洞天奥旨》之消瘤丹(人参白术茯苓、生甘草陈皮半夏、薏苡仁、芡实、泽泻)加黄芪、沙棘、麦冬山药、红景天等,以健脾补肺,燥湿化痰、益气养阴,养正消积。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