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学术经验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疑难病用药特点探微

  • 文章导读:疑难病的概念在中医领域多用,比较笼统,范围较广,临床各科均有不少疑难病。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将疑难病的发病特点概括为:病因交错,病情多变,病机相反,数病相合。故疑难病诊断不易,治疗更难。张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大多数疑难病的主要病机常为肝郁气滞,痰瘀交结,故在治疗用药时具有善用化瘀药、喜用祛痰药、巧用虫类药、妙用理气药等用药特点。常能达到药到病除、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学文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教授从医60余载,德艺双馨,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疑难病等诸多领域均有所研究,在疑难病防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经验,现将其治疗疑难病用药特点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疑难病发病特点总结

    疑难病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主要在中医领域多用,比较笼统,范围较广,临床各科均有不少疑难病。张教授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认为,“疑”主要是症状病机错综复杂,因而疑惑不解,认识不清,诊断和辨证上难以定论;“难”主要是治疗难,久治无效或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疑难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病因交错:疑难病属于单一病因者较少,大多是由综合因素作用而成的。如六淫中数淫同侵,痰饮瘀血水湿并见,或兼正虚,或夹情志所伤,或有饮食劳倦因素,或误辨误治,或新病引发宿疾,不一而足。(2)病情多变:疑难病中的不少疾病由于病因交错,医者辨证不清,用药不当或病程漫长,故而病情多变化。寒化为热,热证变寒,先实而后虚,瘀久夹痰,热盛成毒,医者当循蛛丝而细审,方不致误。(3)病机相反:有的疑难病,虽为同一患者,却表现出相反的病机,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虚实并见、表虚里实、上实下虚、阴阳两虚等,给辨证带来困难。(4)数病相合:有些老年患者,一身同患多种病,如高血压病与冠心病同患,糖尿病风湿病相兼,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并存,若再加之素体阴阳、气血、痰湿、瘀血偏盛偏衰及相互并见,不仅在错综复杂的病因病机中难以理出头绪,而且治疗时易造成顾此失彼,或过于想兼顾全面而处方杂乱无章,面面俱到,反而影响疗效[1]。

    疑难病用药经验

    疑难病诊断不易,治疗更难。张教授根据古今医家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要提高对疑难病的整体诊疗水平,除要有扎实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外,更要辨证思路与方法正确,才能做到药到病除,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总结临床在用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善用化瘀药

    中医学早就有“久病多瘀”之说。《素问·调经论》中说:“病久入深,营卫为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在治疗中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应掣引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但提出了“蓄血”“瘀血”“干血”等概念,而且创制了桃核承气汤、大黄蛰虫丸、抵当汤(丸)等,古今一直是治疗疑难杂病的常用良方。清代名医叶天士也明确指出:“初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张教授在治疗疑难病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久病顽疾,多有瘀血阻滞之势”,凡疑难病久治不愈者,应考虑应用活血化瘀之法。

    在疑难病的治疗中,有瘀血表现者,应用活血化瘀法当属无疑。但也有部分久病顽疾,用它法久治不愈,瘀血形征不明显者,活血化瘀法也可适当考虑。但在应用时,要分清主次,注意兼夹,掌握好化瘀药的用量,由小到大,慎重用药,密切观察。活血化瘀药种类较多,可分为性质平和的养血化瘀药,如丹参山楂当归、川牛膝三七、牡丹皮赤芍益母草、泽兰等;活血祛瘀之力较强的化瘀药,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药力峻猛的破血消癥药,如水蛭、虻虫等[2],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其药力强弱峻缓择优选择。

    张教授在临床中善用丹参、生山楂、川牛膝三七等药物,认为其活血化瘀之力可靠,药力平和,常服久服而不伤正气,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之证,用量也可稍大些。善用化瘀药治疗的常见疑难病有:各种顽固性头痛、积聚、癥瘕、肿胀、胁痛、厥证、痹症、痉证、顽固性失眠、癫痫、狂证、喘证、胸痹、中风、消渴、久热不退、夜游症、脱发、黄褐斑等。以上病证并非皆属瘀血证,而是在其病程中可按瘀血辨治[3]。

    2.喜用祛痰药

    中医所说的痰,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痰,咯吐而出,或黄或白,有形质可见,一般称之为有形之痰。广义的痰,是指机体气机郁滞,气不化液,津液凝聚,或阳气衰微,无力蒸化敷布津液,或由于火热煎熬,瘀血阻滞、湿浊壅塞而生,或淫秽浊之气积聚,从而阻滞清窍、脉络,由于其乃病理变化而生,外无形征可察,故其“变幻百端”,得病后无一定规律,症状表现离奇古怪,临床辨证疑惑难定,用药也颇感棘手。元代王履、朱震亨都说过痰之为病,有如无端弄鬼,“病似邪鬼,导去滞痰,病乃可安”。故有“百病兼痰”之说。由于无形之痰常随气而行,内而脏腑,外而肌肤,无处不到,难以觉察,因而临床许多疑病、奇病、怪病多责之于痰者[4]。

    痰与饮同为病理性产物,又都是致病因素。由于气滞血瘀,可致津液为痰,痰瘀胶结,深入隧络,终成痼疾,治疗颇为棘手,故有“痰瘀同源”说法。张教授认为痰瘀同治是治疗疑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结合辨证常加入祛痰药,如橘红半夏茯苓、鲜竹沥、天竺黄、竹茹、胆南星等。许多疑难病证,在诊察辨证时如有痰证特点者,可从痰证中寻求应治之法。常用祛痰药治疗的疑难病有哮喘、眩晕、呕吐、胸痹、积聚、梅核气、痰饮、阴疽、癫狂、痫证、原因不明之发热、瘰疬、痰核、痃癖、乳癖、骨痨及一部分不孕症、皮肤病、疮疡等,从痰着手,常有效验。

    3.巧用虫类药

    叶天士言:“病久则邪风混处期间,草木不能见其效,当以虫蚁疏络逐邪”。应用虫类药物治疗疑难痼疾,已成为古今医家较多运用的一种方法。张教授认为疑难病中凡久治无效、百方无功、医者乏术之时,利用虫类药之药性猛烈入络搜邪的特点,往往可起沉疴痼疾,得到较好的疗效。虫类药常用者有如全蝎蜈蚣僵蚕地龙水蛭、虻虫、蝉蜕、白花蛇、乌梢蛇、穿山甲等。

    虫类药的共同特点是,药性猛烈,大多性燥而有毒。对一些疑难痼疾,正是利用虫类药的这一特点而达到通络剔邪、化瘀止痛的目的。张教授认为应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证虽然每获良效,但也不能盲目乱用。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证候、体形等情况,在辨证后酌情使用。用量上应严格掌握,一般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不要图速图快而孟浪从事。由于虫类药多性燥而力猛,不少药有毒,祛邪虽有力,而伤正亦不容忽视,故必须适当配合扶正养阴之品,如补气之党参白术,养阴补血之当归生地黄、麦冬之类,以纠其偏性和烈性。只要辨证正确,选药精当,用量准确,虫类药往往是治疗疑难病证的一个有力武器。如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头痛、痹证、癌症等在治疗中加入虫类药,往往疗效显著。

    4.妙用理气药

    情志致病的机制主要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气机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常,以及损伤机体阴阳、精血等。情志因素既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在疾病过程中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灵枢·口门》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又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论述,强调了五志在疾病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

    张教授认为疑难病症病程较长,治疗欠佳,患者往往气馁、烦躁、心情不好,大多疾病与情志关系密切,情志对其影响极其显著,如癫狂、肝病、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癌症等。在治疗中妙用理气药如菖蒲、郁金、瓜蒌、青皮、陈皮川芎等理气解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临床上需详细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的影响,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的各种情志和行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病证。

    验案举隅

    患者某,女,55岁,咸阳市人。2018年6月16日来诊,家人代诉患者精神淡漠10余年,加重半月。患者10年前因家庭变故出现精神淡漠,情绪不佳,于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不详)。现症:神志不清,表情淡漠,沉默不语,行走不稳,头晕、偶有脑鸣。自觉咽中有痰,量少色白清稀。纳食一般,夜眠差,睡后易醒。小便失禁,大便稍干,2~3日1行。舌质暗尖红,苔白,舌下脉络迂曲,脉沉细略数。西医诊断: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断:癫证(肝郁气滞,痰瘀交夹)。治以疏肝解郁,涤痰化瘀为法。予礞石滚痰丸合菖蒲郁金汤加减:青礞石(先煎)30g,黄芩10g,大黄(后下)6g,菖蒲10g,郁金12g,天麻12g,菊花12g,钩藤(后下)12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丹参15g,磁石(先煎)30g,天竺黄10g,胆南星10g,川牛膝30g,三七(冲服)3g,僵蚕10g,地龙10g。30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18年7月18日):患者家人代诉患者神志不清缓解,现可以和家人简单对话,精神仍淡漠,小便失禁改善,大便不成形。舌质暗尖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大黄,加益智仁12g,白芍15g。30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8年8月20日):患者神志清楚,可以回答所问问题,精神较淡漠,小便失禁基本痊愈,大便正常,有痰色白。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去青礞石、益智仁,加浙贝母12g。30剂,日1剂,水煎服。后复诊时患者精神基本正常,继服前方20剂以巩固疗效。

    按:《证治要诀》云:“癫狂由七情所郁”。《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此证除以上两因外,舌质暗尖红,舌下脉络迂曲,热瘀内阻之症显然。分析实因素体阳气偏亢,加以情志不遂,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升而不降,聚而为瘀。且气郁不疏,郁火内生,炼津为痰,痰火、瘀血交结不解,阻于心脑,故癫证乃作。处方以疏肝解郁,清热涤痰,活血化瘀,且予精神诱导。药投病机,法顺病情,故癫证告愈。

    小结
    综上所述,疑难病病因交错,病机复杂,临床治疗存在很大难度。在治疗时,首先应明确病因,找准病位,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各种症状的内在联系,准确辨证,优选方药,坚持守方徐图,切不可动辄改弦易辙,或大方重剂以图良效。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又有新病,只要病机无大的变化,仍然要守法守方,坚持治疗。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