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女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金季玲化瘀止血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经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金季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她1979年师从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从医40余载,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笔者为全国第四批师带徒学员,金季玲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负责人,跟随金教授侍诊3年,对老师在辨证应用化瘀止血法治疗崩漏方面体验颇深,现总结如下。
      
    1 崩漏的病因病机
      
    《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载:"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1]。崩漏病因复杂,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认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提出:"先损脾胃,次及冲任""穷必及肾"。《妇科玉尺》较全面概括崩漏的病因:"究其源则有六大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现代医家认为,崩漏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概括为热、虚、瘀[1]。
      
    金教授认为三者不可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又相互转化,合而为病。先天禀赋不足、劳倦伤脾,或封藏失职,或统摄无权,使经血非时而下,气虚则无力运血,使血行迟滞,凝滞成瘀,此为因虚致瘀;或肝郁化火,或湿热内扰,热迫血行,而成崩漏,则热邪煎熬血液,使血液粘稠而成瘀,此为因热致瘀;或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瘀血阻滞,新血不得归经,出血日久,气随血脱,此为因瘀而虚。临床患者多出血日久或骤然大量出血,必致血虚气少,气虚则血行乏力,血亏则脉道不充,以至血流不畅,滞涩成瘀,故气虚夹瘀者尤为多见。凡此种种,错综复杂,"瘀"则贯穿崩漏的始终。
      
    2 化瘀止血之法
      
    化瘀止血法是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疗大法,被历代医家广为使用,在治疗妇科血证方面尤其凸显优势。化瘀止血法包含化瘀与止血两个方面,临床应用包括:①以化瘀为主,治疗因瘀血内阻致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的出血证,出血的病因在于瘀血,临床多应用活血化瘀药,化瘀的目的是为了止血,旨在正本清源;②化瘀与止血并行,活血化瘀药与止血药配伍应用,治疗出血证兼有瘀血停留所致的病证;③选用既化瘀又止血的化瘀止血药,如茜草、三七五灵脂蒲黄丹皮、降香、血余炭、花蕊石、藕节等,单用或配伍应用;④以止血为主,应用止血药,尤其是在运用易凉遏留瘀的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时,适当配伍一些活血化瘀药,以达到"止血而不留瘀"的目的[2]。
      
    3 金季玲教授辨证应用化瘀止血之法
      
    金教授在临证治疗崩漏,尤其崩漏出血期的时候,常以化瘀止血为主,兼以辨证论治,溯本求源,则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金教授常以《内经》第一方"四乌贼骨一�茹丸"为基本方,及乌贼骨、茜草,原方治疗血枯经闭,但其通涩并用,金教授用其通经之功,以化其瘀滞。同时应用益母草、贯众炭、蒲黄炭、三七、花蕊石、仙鹤草等化瘀止血,以塞其流,其中三七兼有补益之功。金教授亦常用失笑散化瘀止血,此方推陈纳新,为妇科化瘀止血之要方,不啻于西医学诊断性刮宫之法;再以一味芥穗炭入血分,引血归经,既可去血中之风热,又可去血中之风寒,为止血之妙药。金教授常应用夏桂成教授之"四草汤",其中鹿含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马鞭草活血通经,茜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诸药共奏化瘀止血之效,既止血又不留瘀。如因虚致瘀则加黄芪党参、生山药、炒白术益气健脾,摄血固冲,以澄其源,治其本,且补气药还有助行瘀作用,为复旧打下基础;如因热致瘀则加生地、炒丹皮、地榆炭、鳖甲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如气滞血瘀则加柴胡、香附以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瘀滞自解。
      
    对于崩漏出血的治疗,医者常应用大量固涩止血之品,往往止血留瘀,使瘀血残留于胞宫,形成"闭门留寇"之势,故多产生气虚血瘀的病机。又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生化乏源,则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则血流不畅,滞涩成瘀。金教授应用化瘀止血的特点在于补而不留瘀,化瘀不伤正,适合病机,标本兼顾,使脾气健旺,瘀血得去,新血得生,气血调和,阳生阴长,冲任得固,离经之血得归,则崩漏自止。临床实践中,如患者阴道出血夹大量血块,块下痛减,下腹刺痛,舌暗边有瘀斑,脉沉涩,说明瘀血已形成,则要化瘀止血;而对于阴道出血色鲜红无血块的崩漏患者,其虽无明显瘀滞,但也要看到瘀血产生的潜在可能,防患于未然。盖崩漏之出血为离经之血,而《血证论》云:"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新鲜,亦是瘀血。"故出血之证,不论其新旧出血,其离经之血均有可能变成为瘀血。如果未能防患于未然,一味应用固涩之品,则会造成止血留瘀,血止后,若有瘀血残留于胞宫,往往成为崩漏复发之诱因。故化瘀止血药可通经活络,并有振奋脏腑气机之功能,使营行卫和,胞脉通利,冲任调和,则经水应时而至,如期而却。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雷载权,张廷模. 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58-1259.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