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百病针灸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石学敏国医大师针刺治疗呃逆验案

  • 文章导读: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呃逆间作加重就诊。患者因饮食不节,冷热兼杂,寒邪深入胃肠,停滞于胃,胃阳被遏,中冲失和,胃气上冲致呃逆。中医治疗以温中散寒,降逆止逆进行针刺干预,取穴:内 关、腹通 谷、膈 俞、中 脘,分别施以相应针刺手法,留针20分钟。经治疗1次后呃逆即止,住院期间又发作1次,随针随止,共观察15天,呃逆未再出现。诸症改善出院。

    呃逆乃多种病因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中医认为,凡杂症之呃,虽有气逆,有因于寒,因于热,因于食滞,因于气滞,实者多气疾火郁;虚者有脾肾阳虚与胃阴不足之别。针灸在治疗该病上有可靠的疗效。重在以醒脑调神之法,关键在于手法以及施术的量学要求,止呃尤佳。

    临床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刘某,男,62岁,就诊于2019年7月27日。

    主诉:右侧肢体不遂伴呃逆间作13天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7月14日上午9时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持续右侧肢体无力,当时神清,无头疼头晕、胸闷憋气等症状,就诊于天津某医院,查颅脑CT示未见出血,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治疗,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经治病情平稳,呃逆间作,经服柿蒂缓解。2019年7月25日,患者情绪激动后饮酒就餐发现不洁之物,当时恶心欲吐,欲饮冷水相约,但呃逆遂发,时作时止,伴胸闷心烦。7月27日呃逆呈持续性发作,卧位呃逆加重,熟睡后呃止,曾就诊于天津某医院,经肝功能、食道钡餐等检查,未发现异常,药物及针刺治疗,呃逆仍未缓解,遂就诊我院门诊收住院治疗。

    刻下症:神清,精神可,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声音暗哑,咽部堵闷,呃逆不止,恶心欲吐,纳少,无饮水咳呛及噎食,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调。

    查体:神清,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咽红,扁桃体无肿大,颈软,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颈内动脉搏动对称,胸廓无畸形,心肺正常。腹软,下腹剑突下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四肢脊柱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右巴氏征阳性。舌淡红,苔白,脉沉弦。

    既往史:否认慢性病病史。

    二、辅助检查

    颅脑MRI:脑干软化灶;脑白质脱髓鞘斑并脑萎缩。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

    1).中风病:风痰阻滞证;2.呃逆:胃中寒冷。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饮食不节,冷热兼杂,寒邪深入胃肠,停滞于胃,胃阳被遏,中冲失和,胃气上冲致呃逆。

    2. 西医诊断

    1.脑梗死;2.膈肌痉挛。

    西医诊断依据:

    1.1.患者以“右侧肢体不遂伴呃逆间作13天加重2天”为主诉。

    2.2.查体:下腹剑突下轻度压痛。

    四、干预措施

    治则:温中散寒 降逆止呃。

    选穴:内关、腹通谷、膈俞中脘

    操作:内关,直刺1寸左右,使酸胀感向腕部放射,采用捻转泻法,施手法1~3分钟;腹通谷,直刺2寸,使上腹部有胀感,用呼吸补泻之泻法,施术1~3分钟;膈俞针向脊柱斜刺1.5寸,使针感沿胁肋向前胸感传,予捻转泻法施术1~3分钟,寒邪内袭呃逆顽固,可在膈俞穴加麦粒灸2~3壮,可获奇效。中脘,直刺2寸,用呼吸补泻之补法,运针1~3分钟,使针感向腹四周放射。留针20分钟。

    五、疗效转归

    经治疗1次后呃逆即止,住院期间又发作1次,随针随止,共观察15天,呃逆未再出现。出院时神清,精神可,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未发呃逆,纳可,无饮水咳呛及噎食,夜寐安,小便调,大便调。诸症改善出院。

    临证体会

    呃逆是膈肌异常收缩引发的一种反常性呼吸运动。健康人也可以饮食因素发生呃逆,短时间可自行缓解。而顽固性呃逆,通常会导致患者疲惫、失眠、导致脱水及体重减轻,严重的出现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1]。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简便、快捷、无不良反应,对于神经肌肉调节有可靠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黄帝内经》是最早记载呃逆的医籍,称本病为“哕”,元代朱丹溪首次在《丹溪心法》中称本病为“呃逆”,明代《景岳全书·呃逆》云:“哕者,呃逆也。”逆的病名才得以正式确立。中医认为呃逆多由外邪犯胃、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等,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冲喉而发病[2]。如《针灸甲乙经》记载:“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本病病位以胃、膈为主,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石学敏教授认为治疗当辨证准确,选穴取方应与之相符。内关胃宽胸利膈、降逆止呃之要穴;膈俞相辅效专力宏,再根据辨证分型增加适当穴位,或疏肝理气加太冲穴,或温中散寒应用膈俞麦粒灸,或温补脾肾加中脘穴,使气逆平息。顽固性呃逆取内关、人中二穴,以醒脑调神为主,止呃尤佳。刺络疗法源于《灵枢·官针》云:“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始刺浅之,以逐邪而来血气”。然取穴虽精,关键在手法及施术的量学要求。对于危重患者如脑血管病患者出现的呃逆不止、呕血、黑便,治疗时必求其病因,以免贻误之虞。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