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药学院 >> 中药产业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药材质量下降?是多倍体惹的祸

  • 文章导读:作为一个搞了一辈子药材的老人,我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现在几乎所有的药材都变大了,变胖了。

    根源在于多倍体的应用

    我们许多同仁总是把它归结为化肥施多了,打膨大剂了。

    但是最近我的一个学农的朋友告诉我,主要问题根本不在这,现在的中药材,你就是不施化肥,不打膨大剂,它也比原来野生的长得大。

    其根源就在——我们现在的栽培中药有相当一大部分是人工多倍体的品种,原种就错了。

    人工多倍体大多数是同源多倍体,也有异源多倍体,比如某些品种的山银花。它是利用同源多倍体的"器官巨大型",抗逆性好少生病耐旱耐涝,叶片变大变厚实,光合作用效率高,淀粉、糖等营养物质(初生代谢产物)积累较多的特点,来提高产量,减少投入以获取高利润。

    这在农业上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它的糖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次生代谢产物相对较少,作为药材来说就是质量的下降。

    多倍体技术在农业育种上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中药材的种植业生产上使用,由于多倍体品种的产量高,带来的最终结果是,正常二倍体的品种逐步被淘汰。如果不及时纠正这一错误,说中药材的质量将毁于一旦一点儿也不过分。

    这里有上世纪90年代培育的一批多倍体丹参的实验数据,从数据上看,多倍体对中药材的影响是,产量明显增高,次生代谢产物丹参酮等明显下降。除了作者推荐的那个特殊品种。

    看看下面的表格:四倍体较对照品正常二倍体CK产量明显要高出一倍。

    再看次生代谢产物 含量,正好翻了个。(除了作者推荐的品种)

    多倍体:好看不中用

    好看不中用,这是绝大多数多倍体中药材共同的毛病。

    特别可笑的是半夏,由于前两版药典用了组成染色体的腺苷酸和鸟苷酸为标准品,农业学家就把染色体从四倍、八倍一直搞到了十六倍,如果不是15版药典取消了这一项,三十二倍体也应该早就出来了。

    最近国家药监局新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禁止人工选育的多倍体或者单倍体品种、中间杂交品种和转基因品种”。看来多倍体寿终正寝的日子到了。但是由于这些年多倍体技术一直把它作为一个中药材育种的正常手段在使用,现在几乎所有的常用中药材都受到了多倍体的严重干扰,在这把目前的状况收集一下,转录在下面,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成语——触目惊心。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