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药学院 >> 中药产业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中药材价格暴涨背后

  • 文章导读:

     

    流通模式落后

    成为囤积炒作的“温床”

    当前支撑我国中药材流通贸易体系的专业集贸市场,还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产物。这种模式长期靠多环节吃产地与市场之间的“价差”获利,一种药材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一般要经过8~20个环节。

    据业内知情人讲,中药材市场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家庭经营,个体经营,前店后厂。从事大批发的经营者,虽然有少数资金在百万、千万元的大户,但经营模式大同小异。交易方式也是传统的,买卖要通过中间人跑合,是不公开、不透明的捉迷藏式,效率低、成本高。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大货旅游,如果给大货加上一个跟踪器,从中药材生产者——农民手中最终到达中药材生产厂家的车间,其间倒手最高可达几十次。

    近些年随着通讯技术的普及,药材需求企业与产区的直接联系加强,市场与产地之间“价差”消失甚至“倒挂”,药材市场的生存和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于是,传统经营者的经营模式和获利方式逐步演变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掺杂使假,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熏硫黄、染色、打矾、非药用品代用等。目前,市场上几乎难以找到没熏过硫黄的当归党参金银花纯净货;甚至提取过的连翘红花也再次进入市场销售环节。二是囤积炒作。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的药材市场已步入混乱期,导致出现了今天假冒伪劣严重、囤积炒作成风的局面。

    据2008年中药材天地网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对国内药材市场的调查显示,流通中的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的达70%以上,涉及药材数量达百万吨,而囤积炒作更日趋严重。

    2009年之后,药市炒作之风更是呈加剧之势,部分热点品种如太子参、三七等倒手率甚至达到几十次,造成这些品种价格的短时暴涨。个别获取暴利者的负面示范效应,又刺激了更多企业、人群和资金参与这种“击鼓传花”游戏,亳州、安国等主要药材市场甚至屡屡出现哄抢药材、哄抬价格的现象。

    业内专家指出,中药材传统的交易模式中间环节过多,直接导致了药材的质量和药农的利益得不到保证,药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致使中药材种植投入严重不足,药材基地得不到稳定发展,药材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以药材集贸市场、千家万户经营中药材的传统模式,早已无法支撑中药现代化产业流通体系,中药材贸易流通体系已濒临失控、断链边缘,并严重影响到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和公众用药需求的满足,严重影响了整个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成为中药产业现代化的障碍。

    据记者了解,中国中药协会已对产业现状进行了专题深入调研并形成报告,提出了尽快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加快建设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高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并实现订单农业,堵住囤积炒作者的进出通道;加强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奠定基础同时也防止囤积炒作行为的3条政策建议。同时建议国家各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和联动,成立专题工作小组,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促进我国中药材产业良性、有序发展。此建议已递交国家有关部门。

    记者观察

    面对中药材价格暴涨需要冷思考

    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我国中药材的需求已连续多年保持着15%~20%的速度增长。而长期以来忽视中药材原料生产端的弊端,也已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随着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一路高涨,原药材的供应稳定已受到较大影响。据中国中药协会及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机构调查,中成药生产企业首当其冲遭受了严重损害,在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而中成药政府管控价格相对不变的矛盾下,中成药企业不堪重负,有些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品种因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价格“倒挂”,已停产或面临停产的危险,影响了公众用药需求的满足。另据中药材天地网监测显示,国内原料采购需求已开始呈逐步下滑之势,其中中成药、饮片、保健品等生产企业通过药材市场采购的数量萎缩幅度超过20%。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海因中药材涨价致120种中药饮片停产或减产,价格倒挂已经造成中药饮片紧缺;黑龙江的中医院每张中药处方价格则从2008年的100元左右涨到了300元以上。

    药材价格高涨存在其必然性,对此我们更需要多一些冷静思考。

    当前,由于中药材生产基础薄弱、流通模式落后,导致中药材生产供应矛盾、流通混乱问题日益突出,中药材价格体系面临失控,已严重影响到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和公众用药需求的满足。中药材充足的市场供应、稳定的质量、合理的价格是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源头保障,如果中药材价格暴涨、流通混乱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必将危及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惊叹中药材高价的同时,也应对行业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多头管理、重产业链后端轻前端的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一番反思,更多地关心对中药材生产的研究和扶持力度,以及怎样保护药材种植主体农民的利益、怎样保障供需基本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药材价格。这也是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急需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不解决源头稳定问题,任何临时抱佛脚、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效果都只能是暂时的。中药材生产供应维稳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系统性考虑。尽快找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中药材价格维稳机制,已成为破解行业发展困局的关键。这也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共识。

    当前,我国已明确把现代中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作为主要依靠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发展的中药产业,夯实基础至关重要。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