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妇儿科常用的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妇儿科常用的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主要介绍“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妇儿科常用的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
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古籍 >> 当代著作 >> 方剂心得十讲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妇儿科常用的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

  • 文章导读: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九讲 妇儿科常用的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白芍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麦冬一升(去心)、半夏半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以上的用量为汉剂。我在临床上使用本方时,常将用量改为:吴茱萸9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9克,党参6~9克,桂枝9克,阿胶6克(烊化),丹皮6~9克,生姜6克,甘草5克,麦冬6~9克,半夏6~9克。水煎服。
           本方功能温经散寒,养血暖宫。主治妇人子宫虚寒,久不受孕,以及月经不调,或赶前,或错后,或经来过多,或逾期不潮。兼治漏血不止,下午低热,手心烦热,少腹里急,唇口干燥,以及年过50,月经仍来潮等症。凡血分虚寒而经血不调者,皆可用以治疗。
           方中以吴茱萸辛热温中,疏肝燥脾,暖冲脉,祛里急,善治下腹疼痛为主药。辅以归、芍养血调血;川芎血中气药,升阳开郁,行血活瘀;人参补脾肺之气,以助生化气血;桂枝温经通脉,配白芍能调和营卫缓急定痛,配吴茱萸温经散寒。又以丹皮泻血中伏火,通脉祛瘀;麦冬清心除烦,润肺化痰;阿胶养肝滋肾,止血祛瘀;半夏和胃健脾下逆气,止呕烦,甘草补脾胃,泻心火,共为佐药。以生姜辛温行阳,宣行经络为使药。
           我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加川断炭15~30克、赤石脂12克(先煎)、艾炭30克,水煎服,治疗妇女年已50多岁,月经仍来潮,且量多。经服上方3剂即减少,7剂即愈。为了巩固疗效,又将汤药方3剂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3次。追访10余年未犯崩漏症。
           也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麦冬,加炮美5克、紫石英12克(先煎)、香附9克、紫肉桂5克,治疗青中年妇女子宫寒冷、月经不调、久不受孕之症。
           本方与《校注妇人良方》温经汤(当归川芎、芍药、桂心、莪术(醋炒)、丹皮各1.5克,人参牛膝、炙甘草各2克)比较;《金匮》温经汤偏于暖肝养血而温经散寒,调经、补血、止漏的效果比较好;《良方》温经汤偏于暖肾、活血而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除血室寒凝,效果较好,临床使用时用量可适当加重些。
           我曾用《良方》温经汤去川芎人参牛膝,加桃仁9克、红花6克、三棱5克、川断炭15克、炒五灵脂10克、艾炭20~30克,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常收到良好效果,瘤体可缩小。无大量出血者,可去艾炭。反之如伴有子宫出血者,可再加棕炭20~30克、阿胶珠10克、赤石脂12~15克(先煎)。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