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 [疾病预防]感冒后手脚麻、眼睛花?小 |
![]() | [纪检]收受药械回扣如何定性?中 |
![]() | [疾病预防][图文]马上停止佩戴这东西 |
![]() | [中医][图文]她,是唯一! |
![]() | [内科杂病]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慢性 |
![]() | [医药][组图]南方医院普外科余江 |
![]() | [纪检][图文]中国工程院院士、积 |
![]() | [社会]27岁规培生在医院卫生间割 |
文章导读: |
科学中医的发展与复兴,需要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帮助,更需要科学精神的支持,如果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持,中医发展就不能保证在科学轨道上运行。所以,我们在复兴科学中医的同时,一定要在中医界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形成一种科学研究的氛围,以此来引导和保证中医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中医如何快速发展?这是所有中医人都在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提升社会对中医的需求,需要中医的发展;缩小中医与西医的差距,需要中医的发展,只有中医的快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医的伟大复兴。复兴中医,首先需要从复兴科学中医开始。
中医,首先是科学的中医
有人认为,中医复兴首先是中医文化的复兴。因为一个国家经济贫弱,不能文化贫弱;只有经济强盛而文化贫弱,不是真正的强盛。但是,中医不仅是文化的中医,也是科学的中医,而且从中医发生与形成的轨迹看,科学的中医先于文化中医。神农尝百草,最初不是为了营造一种中医文化,而是为了疗疾祛病。只有到了中医成熟为一门医学,中医文化才显现出来,才开始被关注。试想,如果中医没有疗效,中医文化还会存在吗?当然,从广义文化角度看,一切人类的记载和遗迹都是文化,神农尝百草、华佗针麻刮骨疗毒的故事就是文化。而从狭义文化看,中医之道、中医精神,则是中医发展有了一定的历史、达到了一定规模后才总结形成的,是依附于中医临床的发展而发展的。应该说,中医的产生是基于先民疗伤治病的需求,这是根由,中医文化的形成则是之后的事情。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中医文化的总结与弘扬对中医的发展具有促进与推动作用。
疗疾祛病既然是中医产生的根由,那么复兴中医必然要从“疗疾祛病”这一中医本源问题上寻找答案。也就是说,中医复兴,首先要解决疗效问题,疗效才是中医的立足之本。只有使中医的临床疗效有一个大的发展和提高,整个中医才能得到根本的发展和提高。疗效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的,离开疗效谈中医发展,都是不得要领的,是空谈。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在现代背景下借助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来提高临床疗效?这是一个需要在科学范畴内解决的问题。疗效的产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科学过程,其发生机制必须从科学上加以研究和解释。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的科学水平,进而提高中医临床的科学水平。这就告诉我们,中医的复兴,首先是科学中医的复兴,没有科学中医的复兴,就不会带来整个中医的全面复兴。
科学中医,就是将中医与疗效有关的问题放到科学的篮子中来解决。著名学者杨振宁曾经说过:“科学就是科学,在科学问题上,一定要摆脱‘天人合一’的观念,认同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完全是两回事,不要把二者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健康与疾病的问题,主要还是自然世界的问题,他们的联系与变化,遵循的是自然规律,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只能从自然科学中去寻找。有人会说,中医的七情致病与情志疗法就不是单纯的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的,七情致病主要是精神因素在起作用,但发生的对象仍然是人体,疾病的变化并没有脱离于人体之外,那么它就一定会在科学的篮子中找到答案。
把“科学中医的复兴”视为中医复兴的根本,首先需要中医人真正将中医当作科学来看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重视整体层面的变化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讲究在模糊水平达到平衡,对确定性缺乏追求,对数据存在天然的淡漠,这些是与现代科学有冲突的。”这也是中医未能完全脱胎于古代科学的缘故。科学发展一定是与时俱进的,因为社会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提高。将中医从哲学之筐拿出,放进“具体科学”的篮子,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观念,还需要我们中医人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因为思想僵化和封闭,仍然制约着中医人的头脑,与现代科学不相为谋的观念仍然大行其道。所以,把中医发展引向科学的轨道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