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略论吴尚先的外治特色及成就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吴尚先(1806~1886年),名樽,字杖仙,又名安业,字师机,为清代外治大师,后世称之为“外治之宗”。所著《理瀹骈文》一书,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他说:“病先从皮毛入,药即可由此进”,“援古方以为证,述用法之不同,论症则重于内,言治则专于外。”为后世应用中药外治开拓了法门。今就其外治特色及成就作一粗浅探析。

      1.外治内治,机理统一

      外治法与内治法虽给药途径不同,但都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作为指导,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吴氏之前,虽已有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问世,亦有诸多古代文献及民间流传的外治验方,但尚无系统的理论。吴氏总结了前人经验,以《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理论典籍为指导,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观点,指出:“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并阐明外治与内治机理统一,强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明阴阳五行,识脏腑经络,辨寒热虚实,分标本缓急等内外治法理论相同的原则,填补了历代文献外治理论的不足,为后世临床奠定了外治理论基础。

      2.以膏为主,辅以它法

      吴氏外治以“膏为纲,药为目”,他说:“膏包百病,如大营主将,坐镇中军,统领万队,虽有大敌,其气足以函盖,任变幻百出,终不能越其范围。糁药乃其参谋,敷药乃其环卫……制胜者也。”他在《理瀹骈文》中列有清阳、散阴、金仙、行水等十余种膏药,或贴之于局部,或稽经络之属施用,“逮亲验数万人,始知膏药无殊汤药”。并总结出膏药“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常辅以热敷、熨法、熏法及洗法等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说明吴氏在“医之难在不能见脏腑”的历史时代,就潜心于药物作用如何发挥的研究,已经注意到中医外治的关键在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3.三部三法,三焦分治

      嚏、填、坐三法分治三焦病症乃是吴氏所创立的又一外治法则,至今在临床上仍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嚏”法是将一定的药物制成粉末,口畜入鼻内的方法。他说:“大凡上焦之病,以药研细末,口畜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谓本法主表,可散上焦之雾。他认为鼻为肺窍,乃气体出入门户,眼与鼻相通,口畜鼻后涕泪并出,肺气宣畅,郁闭之邪火毒气随之而散。现代研究亦认为鼻粘膜有反射作用,当刺激有关部位时,可产生生理和治疗效应。“填”法是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填敷脐中的方法。他说:“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谓该法可统治表里、半表半里,疏中焦之沤。现代研究认为脐部有敏感度高,渗透力强,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的解剖特点,能使药力迅速渗透到各个组织器官以调节人体之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愈病的目的。“坐”法是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坐于身下或塞于阴道内的方法。他说:“下焦之病,以药或研或炒,或随症而制,布包坐于身下为第一捷法。”谓该法主里,可决下焦之渎。

      4.熟读经典,灵活运用

      吴氏熟读中医经典,崇尚先贤,诚如他所说的:“《灵》、《素》而下,如《伤寒》、《金匮》以及诸大家所著均不可不读。”“《千金》、《外台》皆是我师”。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他绝不照搬古方,主张既遵古方,又应善于临证随机应变。指出“医理精微,在人静悟。”用药时应“遵其(仲景)法以为加减”,“有当加者,有不必加者,且有不可加者,全在临证活变,不能刻舟求剑”。对于古方主张“无不可照方而用,亦无不可摄一两味而用”,“并可于经验中选用单方而用”,“凡疑难之症可以自抒己见”。因而他“学外治十余年,日施济数百人,专以膏为主,而糁药、敷药辅之,其治愈不可胜计。”

      综上所述,吴氏对祖国医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中药外治的理论体系,阐释了外治与内治机理统一的原则,明确了中药外治的辨证论治思想,创立了以膏为主,辅以辨证用药及三部三法、三焦分治等外治法则,这些均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作用。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