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以毒攻 | |
[中医药史][图文]胡希恕用一个方子折 | |
[思考中医][图文]余艳红:传承精华 | |
[疾病治疗]基于《瘟疫论》理论探讨新 | |
[医理研究]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 | |
[中医药史]中医经典必读 | |
[思考中医]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 | |
[思考中医]传承和创新:中医在美国的 | |
[思考中医][组图]美国NCCAOM针灸及中 | |
文章导读: |
2. 1. 6 肾元亏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肾元亏虚,则人体生命动力不足,骨和脊髓容易发生病变。因此可见患者肌肉萎缩、胸闷气短、纳少、情绪低落、干咳、声音嘶哑、舌质红、苔薄、脉细弦。胡敏棣[2]认为肾元亏虚这一证型与西医遗传机制假说颇为相似,ALS 中有5% ~ 10% 有遗传史,而且散发ALS 也有部分存在基因缺失,故先天不足、肾元亏虚是ALS 发病的重要基础。
2. 1. 7 肝脾亏虚《灵枢·九针论》说“肝主筋”、《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脾胃主肌肉而充养四肢百骸,《素问·凄论》说: “脾主身之肌肉”。临床见手足肌肉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等症状,当归属肝脾亏虚,邓自耀[9]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及“筋痛必当醉肝”理论,从肝脾论治,拟定键脾胃、养肝血基本方,随症加减应用,有一定疗效。
2. 2 气血阴阳辨证
2. 2. 1 气血亏虚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根于肾,生成于肺脾、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后期因进食困难等各种因素导致五脏皆受累之时,气血虚表现明显,如大肉脱,少气懒言,倦怠发来,自汗,舌淡,脉虚无力。当以补益气血为主。覃小兰引文根据刘茂才经验,采用多渠道大剂量补气药治疗,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60mL,1日1 次,疗程1 个月; 口服复方北芪口服液20mL,1 日3 次,疗程3 个月,口服补元汤疗程3 个月,报道31 例中显效8 例,有效15 例,无效8 例,总有效74. 19%。
2. 2. 2 阴阳俱损谢文正[10]认为,其病因为本元内伤,精血不足,阳气衰弱,阴阳俱损,气化不及,多由六淫侵袭,劳役过度所诱发。阳不化气,阴难成形,故表现出退行性病变。
2. 3 经络辨证
2. 3. 1 奇经亏损,八脉失养吴以岭[11]认为,奇经八脉对调节全身气血、阴阳、经络、脏腑均有重大影响。奇经亏损,八脉失养,致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皆失气血阴阳之温煦润养,可致痿废之变。尤其是奇经之督脉,《难经·二十八难》云: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虚损,奇阳虚乏,不仅统帅、督促全身阳气的作用减弱,且循行部位受累尤甚,脊髓与脑皆失温养而发病,此与现代医学认为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为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神经元的慢性疾病,在发病位置及机制上极为吻合。
2. 3. 2 络病络病是病邪内侵,客于十五别络、孙络浮络而发生的病变,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凡久病、久痛诸证,多因络脉瘀滞而引起。虚损、邪毒、瘀血客于络脉,败坏形体,继而又加重病情,变生诸病,形成恶性循环,缠绵难愈。谢仁明[7]强调络病是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机制。本病常因脾肾肝三脏虚损、毒邪内侵、瘀血停着于络脉而成络病。
2. 4 标本辨证由临床及报道可见大多数医家均认为本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同时不少医家还提出在病程中常出现痰、湿、寒、热、瘀等病理产物,李任先[5]认为患病过程中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的病机存在。陆小青等认为,本病中、晚期可见肺、肾亏虚,湿、热、瘀、寒并存现象。邓铁涛[8]认为脾肾亏虚是ALS 的基本病机,贯穿病程始终,风动、痰阻、血瘀是病变不同阶段所派生的标象。
综上: 目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辨证及诊断缺乏系统性及规范性,大多医家多是自拟标准,因此对那些治愈或缓解病例报道还需进一步探究。但是对于疑难病的治疗,常常另辟蹊径之时尤可见明显疗效; 因此在临床中我们应辨证施治,使该病诊治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切于临床实际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培新,刘茂才. 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 第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
[2] 胡敏棣,李妍怡,杨涛. 运动神经元病与痿症[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 11) : 961 - 963.
[3] 安红梅,靳淼,史云峰. 顾明昌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经验[J]. 中医杂志,2006, 11( 11) : 825, 827.
[4] 张玉芹,徐振荣. 运动神经元病辨治一得[J]. 新中医. 1999,31( 4) : 53.
[5] 曾常春,刘子志,张志敏. 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J]. 新中医, 2002,3( 3) : 12 - 13.
[6] 李燕娜,陈万根. 从肝从风论治运动神经元病[J]. 中医药研究杂志,1996,13( 1) : 30.
[7] 谢仁明.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辨治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思路[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 5) : 22 - 25.
[8] 徐云生. 邓铁涛教授甘温健脾法治疗疑难病[J]. 四川中医,2002,20( 3) : 1 - 2.
[9] 邓自耀,马秀平. 运动神经元疾病从肝脾论治临床体会[J]. 四川中医,2002,20( 2) : 16 - 17.
[10] 谢文正. 加味健步虎潜丸治疗进行性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7( 11) : 32.
[11] 吴以岭. 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病探讨[J]. 中医杂志,2001,42( 6) : 325 - 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