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反治:中医独特的治法

  • 文章导读:

    ●《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涵义有二:一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征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质的情形,此为假反治;二是指在正治的基础上,兼用反治或顺从疾病性质而治,此为真反治。

    ●反治法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思路上与西医有很大差异,或可借以补充西医“对抗治疗”的不足。应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规律。

    反治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又:“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微者逆之”,意思是病情较轻的,要逆其病气,就是说根据病变性质采用与病气相对的药物治疗,统称逆治法或正治法。它是中医临证的一般治则。“甚者从之”,意思是对病情较复杂或病势较重的,治疗上要顺从其病气。如何顺从?《素问·至真要大论》进一步指出:“从者反治”。明确提出,顺从就是反治。并进一步指出反治即“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反治”的内涵

    《医碥》指出:“以热治寒,以寒治热,谓之正治,又谓之逆冶。以热治热,以寒治寒,谓之反治,又谓之从治,而有真反、假反之分。”

    假反治

    如今谈到反治,往往解释为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并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性质不尽一致,也就是征象与本质不尽一致,征象不能完全反映本质的情形。也可属于广义的反治,即假反,主要用于“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的治疗。例如“寒因寒用”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疾病,也称以寒治寒;“热因热用”指用温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疾病,也称以热治热;“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性质的药物治疗有通泻症状的实证,也称以通治通;“塞因塞用”指用具有补益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也称以补开塞。

    真反治

    真反治因其治疗特征是顺从病性,故又称“从治”。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在正治的基础上,兼用反治,是一种从少逆多的治法,即反佐。“从”,有药物服用方法上的“从”,也有药物配伍上的“从”,“从”的比例小,在整个治疗中起辅助作用。例如,用寒药治热性疾病,热证盛可抗拒药的寒性,在药物服用时出现格拒现象,当在寒药中加入少量与病性一致的热药时,顺从了病性,引导寒药发挥作用。又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意思是用寒药治热病须温服,用热药治寒病须凉服。其中起反作用的热药用量小且药味少,或仅仅是服法,这可谓“从少逆多”。

    二是完全的真反治,即顺从疾病性质而治。张介宾《类经·论治类》言:“宜于全反者,自当尽同无疑矣。”在假反中,顺从的是假象;在真反中,顺从的是“病势”。如《医碥》所言:“真反者,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闭塞咽喉,非辛热之品不能开散,不得已暂用星半乌附巴豆等热品,是则真反也。”对痰火壅盛病证,暂用辛温开通顺势而治,即以热药治热证。针灸疗法中的热证施灸法也属于真反法,即用灸法治疗中医八纲辨证中病性属热的证候,包括外感热病和内伤热病,以及外科痈疽疮疡等多种疾病中所出现的热性病证。顺应病势的治疗源自中医“重阳必阴”、“物极必反”的独特思维方式,即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同气相求”,即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甚者从之”,即顺应机体的抗病趋势。

    不管正治还是反治,是“从”还是“逆”,我们都需要知其常,通其变,准确地把握尺度。《素问·至真要大论》进一步说:“从多从少,观其事也。”何谓从多,何谓从少?张介宾《类经·论治类》说:“从少谓一同而二异,从多谓二同而一异,必观其事之轻重而为之增损。”总之,反治的应用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中医哲学有深刻的领悟,对中医临床有足够的经验。

    应加强对反治法的研究

    目前西医理论处于主导地位,抗生素得以广泛应用,故当今时代被称之为“抗生素时代”,人类与致病菌的较量,并未因抗生素的出现及大量应用而停息,自从“抗生素之父”弗莱明博士发明青霉素至今,几十年过去了,人们惊恐地看到感染性疾病并没有像早先预计的那样被人类一个一个地消灭掉。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旧”的传染病也正在死灰复燃,数百种旧的、新的或重新命名的病原菌及其不断变化的耐药性,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而持久的威胁。再如现代肿瘤的治疗,西医手术、化疗、放疗三大法宝曾经大行其道,而今已逐渐陷入对抗治疗的泥沼,欲罢不能,“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现状,让肿瘤治疗的前景黯淡无光。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景岳全书》指出“正治不效宜反”,反治法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思路上与西医有很大差异,或可借以补充西医“对抗治疗”的不足。“甚者从之”的观念或许能为治疗疾病另辟蹊径,给患者多一个康复的机会。但令人担忧的是,2000年来,正治法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反治法由于在理论上长期被人为地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临床上难以把握,无法广泛应用,已日趋没落,这是中医学的巨大损失。

    为了使反治法重新得以应用,首先应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规律,如是方能为这一治法的临床普遍应用赢得更大的空间。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