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以毒攻 | |
[中医药史][图文]胡希恕用一个方子折 | |
[思考中医][图文]余艳红:传承精华 | |
[疾病治疗]基于《瘟疫论》理论探讨新 | |
[医理研究]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 | |
[中医药史]中医经典必读 | |
[思考中医]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 | |
[思考中医]传承和创新:中医在美国的 | |
[思考中医][组图]美国NCCAOM针灸及中 | |
文章导读: |
胸痹与心痹都是心脏本身的一些病变。一属心脏外膜、心血管性病变;一属心脏内心瓣膜性疾病。前者病症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后者属肺心病、风心病或其他辨膜性疾病。
胸痹
先贤对胸痹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真心痛”、《金匮要略》中有“胸痹短气”的记载。后世医学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认识,如朱肱认为胸痹是“包络痛”,沈金鳌说:“心痛属包络病,实不在心也。”
胸痹的病因,不外内因七情,外因寒邪,二者导致的病理变化多端。如寒邪属阴主收引,使气血凝滞而抑遏心阳。而七情所伤,气机逆乱,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滞则血瘀,血瘀则心血瘀阻,瘀阻又能导致心气不足,造成恶性循环。
胸痹的症状可分为两类,一是因胸阳不运而致,一是因胸阳不通而致,二者同出一源,不过以病症的轻重而分也。胸阳不运(心绞痛)胸痛闷气,以心前区为主,其痛暂短,疼时或向左侧肩胛部放射。胸阳不通(心肌梗死)其症胸疼,胸闷,喘息短气,疼痛难忍,并向左侧背部和左侧上肢外侧放射。面色苍白,汗出淋漓,脉微欲绝。
胸痹的治疗必须因人制宜,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如胸阳不运的胸疼,可用瓜蒌薤白枳实汤,加田三七、降香、灵脂,救心丸等以活血化瘀通阳。如属胸阳不通,胸疼短气,面色苍白,汗出淋漓,脉微细。可选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丹参、桂枝。加服七厘散、救心丸等以回阳救脱。
心痹
先贤对心痹的认识,《素问》中有“心痹者脉不通,烦者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的记载,又说:“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后世医家各有论述,巢元方在谈胸痹之候中也包含了心痹的症状,如胸满短气,咳唾引痛,烦满自汗出等。
心痹往往内因七情伤脾损心血,使正气不足,形体日渐虚衰,复感于外邪侵袭,侵犯于心而成心痹。临床多表现为咳喘心悸不得卧,动则心悸更甚,口唇发紫,颜面和两下肢浮肿。心阳欲脱者则表现为呼吸喘促,心烦不安,汗出肢冷,脉微欲绝等。
心痹的治疗以养心扶正祛邪、活血通脉的原则,根据病情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归脾汤,生脉散、真武汤、丹参饮等。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理变化,可适当加一些活血化瘀之品,以达补而不滞,攻不伤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