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论六经为五脏六腑之门户

  • 文章导读:

    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将伤寒与杂病分而论之,有其深意。伤寒以六经统之,杂病以脏腑辖之,二者不可混淆。伤寒所论六经乃为杂病脏腑之表,杂病所论脏腑乃为伤寒六经之里,六经在人体属于气的系统,属于无形的层次;脏腑在人体属于器的系统,属于有形的层次。六经在时间上为先,脏腑在时间上为后;六经发生较早,脏腑发生较晚;六经病变规律性较强,脏腑病变规律性较弱。总之六经与脏腑既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也有许多互相联系的地方,不可截然分开。

      《伤寒论·伤寒例第三》曰:“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则荣卫不行,脏腑不通,则死矣”三阴三阳即六经,经文言“皆受病”,皆,《说文》释为俱词也,并义,表明仲景是将六经与脏腑并列而言,六经与脏腑都受病,六经病则荣卫不行,脏腑病则不通,六经与脏腑并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人体生理状态下的两种存在,其在时空上具有很大差别。但是中医学经常将二者并提,尤其在针灸经络方面比较明显,如有太阳膀胱、阳明胃、少阳胆、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等说法,并且通常二者可以互相替代,如言太阳,则膀胱之意已蕴其中,如言胆,少阳之意则含其中。但是在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则不应将六经与脏腑混淆。六经就是六经,与脏腑不能等同,脏腑就是脏腑,不能替代六经。

      《伤寒论》以六经病为主,《金匮要略》以脏腑病为主。六经因其属于气的层次,而气具有一元性,同时升降出入,无处不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为其循属之地,此又决定了六经病在规律性的基础上富有较大的变化性。六经病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六经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方面,譬如疾病的传变多为由阳入阴,由表及里,由上到下,由浅入深。由太阳经证到太阳腑证,由太阳表证到少阴里证,由阳明腑证到少阴脱证。六经病的变化性主要表现在每一经病都有自己完全不同的病变规律,如太阳病分经腑,阳明病多燥热,少阳病寒热兼,太阴病寒湿滞,少阴病水火化,厥阴病厥证多。脏腑杂病因其属于器的范畴则缺乏规律性,更多的是个性,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建立在气的逆乱基础之上,是六经病气化失常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故而六经病可以说是疾病的共性特征,而脏腑杂病则是疾病的个性突变。六经是更广层面的对疾病的理解,脏腑是更细层面对疾病的认识,二者不可偏废,六经是病,脏腑是证,六经是五脏六腑的门户。张洪钧认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就是指营卫津液、气血阴阳的多少及运动变化,即气化状态。三阴三阳依时间进程而休旺交替,又按一定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存在于人体。笔者觉得这种认识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六经属气的层次的含义,六种气化状态同时存在于人体,构成人体“天”的六大生理系统。即营卫的运动变化主要属太阳,太阳主要存在于人体外层、上焦,即皮毛、督脉、太阳经脉、肺与心;气血津液的运动变化主要属少阳、阳明,这两种气化状态主要存在于人体中层,即六腑及其经脉,肌肉。其中少阳气机向上向外,相对于太阳之“表”,有由“里”出“表”的气机,故曰“半表半里”;阳明气机肃降,即使气向里向下敛降,故阳明相对于太阳之“表”曰“里”,而对于整个人体来讲,三阴的存在部位才是里层。阴阳的运动变化主要属三阴,三阴主要分布于下焦、里层,其中少阴主要存在于人体最里层,如肾;太阴为由阳转阴,气机向内向下,厥阴为由阴转阳,气机向外向上,其气化状态存在于少阴之外,三阳之里。所以六经病其实是中医气一元论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最好诠释。

      脏腑病则是具体功能的失常,它是有形可征的,是天之六气与人体之五行六气相抟而成,因人各有禀赋不一,所以所生脏腑病与六经有所不同,如果说六经是外围的共有病变,那么脏腑病就是内部核心的独特病变。脏腑内部的病变更加接近本质,是被人体脏腑同化了的营卫气血津液阴阳的病变。所以在治疗上,二者即有相似又有不同,伤寒的方子可以治疗杂病,杂病的方子对于伤寒也有很好的疗效,关键在于对六经与脏腑的认识。只有对二者的关系有所领悟,临床才能真正做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