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医理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陆广莘正气免疫论

  • 文章导读:对于抗病毒治疗而言,中医不单是另辟蹊径,而是提供更广阔的途径。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应对传染病的普遍法则。传染病病原体可以成千上万、变异无穷,其感染人类的疾病也多种多样,但生命有机体对它的反应,特别是典型反应,是一变应万变的规则。弄清楚这个机制,将是医学研究的质的飞跃。

    近三年来,新冠肺炎的流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疫情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情况,积极参与当代防疫抗疫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前人智慧,提高抗疫本领。在此,不由得想起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对传染病的相关论述。

    对待病原微生物要共处而不相害

    中国古代曾经历过多次传染病大流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记录了东汉建安年间疫疠流行,互相传染,村户蔓延,十室九空的惨状。“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张仲景语)。古人推测那是邪风之气(张仲景)、恶毒异气(王履)、瘴岚之气、时疫戾气。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对此作了长期寻索。明末吴又可在《温疫论》书中明确提出,“夫温疫之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但感而不见,视而无形。

    待到近代光学仪器发明,人们冲破目力所及,发现了微观世界。“百余年前,巴斯德、柯霍等在显微镜下看见了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结合临床检验,终于弄清楚微生物致病原因。陆广莘说:“20世纪30年代发现磺胺以来,人类不断发现并生产了大量抗菌素(即抗生素,下同)。这些抗菌素以其显著的对抗传染病病因的效果,在医学舞台上辉煌了一段时间”(引自陆广莘著《中医学之道》,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从而大大提振了治疗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信心。

    防治传染病,一般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消灭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提高人群免疫力。其中消灭传染源有两个含义:一是治愈患者,不让病势扩散;二是消灭该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比如某种细菌或病毒。消灭传染源是人类的主观愿望,但极难实现。在自然界,病毒存在的因素很多,病毒种类和数量巨大。病毒本身可能处在自生自灭、不断变异的过程中,但要主动将其消灭是十分困难的。

    在医学史上,由人类主动消灭的传染源是天花病毒,那是用种牛痘的办法实现的。陆广莘说,“天花的消灭,并不是消灭病毒的结果,而是依靠人体完全的免疫反应以及群体人工免疫的结果。中医治疗,重在提高免疫和屏障功能”。这是因为,“单细胞生命已有35亿年历史,经过25亿年历史进化才有了多细胞生命。人类只有300万年,人类是在生命进化的整个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要摆正人的整体与部分、人与病的关系。不顾人的整体,孤立地注意局部性病因、病理、病位,这是近代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观念,与其对应的治疗原理和药物,都很快失灵”。于是,他提出“生命的生态共演论”。“21世纪的医学,要从生物医学疾病模型的教条统治下解放出来,从生物医学模式前进到人类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模型上升到健康医学模型,从对抗医学方法前进到生态医学方法,从追求化学层次物质基础的医药观,上升到为人的主体开放自组演化调节的医药观”。“中医的文化观念是‘赞天地之化育’,参加、赞赏这宇宙之间生生不息的万物。而且更重要的,它是强调生态,追求的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前者是生态和谐,后者是生态共演。你活,让细菌病毒也得活……只能跟它们和平共处。”

    从大概率讲,人类要消灭病毒,是不可能的。纵然消灭了这个病毒,接下来还有那个病毒。“20世纪下半叶,感染性疾病已由病毒性感染和自体性感染占主要地位,而耐药菌株卷土重来,多元抗药导致有效药物的加速淘汰,抗生性化疗进一步加速病原变异,创造出更多新的病原和新的病种。”当前新冠肺炎病毒的不断变异,人们对变异病毒的跟踪精疲力竭,对新病毒的层出不穷茫然无知,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总结中医对病原微生物的态度,重点不在于“努力找病,除恶务尽”,而注意消除其滋生存在的条件,特别是观察天时地理的变化,疫疠当前,勇于面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力求做到并育而互依存,共处而不相害。

    中医辨证论治是应对传染病普遍法则

    当一种传染病的流行,西医在积极治疗时,首先想到的是特异性免疫,寻找一劳永逸的预防疫苗。但中医没有疫苗,中医考虑的是提高人体正气。

    陆广莘认为“有机生命体是一个主体性开放流通、自组织演化调节的目标动力系统”,中医学是“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这生生之道,其核心是依靠人的主体功能即人的正气,重视人的自组织、自演化、自调节能力和自愈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表面接触微生物何止亿万,或‘卒然遭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这种正气,“是人的健康动力,是人的自稳调节”,是人的全面的精气神,是人体内在的底气和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是指人体的免疫功能。

    1987年,陆广莘奉命赴坦桑尼亚参加首批中医治疗艾滋病专家组。坦方首席专家问:中国有艾滋病吗?你们见过艾滋病吗?你们做过中药抗艾滋病的实验吗?这是三个很关键的问题。陆广莘从容回答:“中国只发现一例外籍病例,很快死亡,我们小组没有见过艾滋病。但中医不单纯是经验医学,而且是一门理论医学。按照一般对经验医学的理解,过去经历过的就有经验,而理论医学可以应付新出现的病。艾滋病无疑是病毒感染,但病毒性疾病是否只有抗病毒治疗是唯一的或者是最佳方案,不见得!我们现在和过去治疗乙脑、乙肝、天花、麻疹等并不必须依靠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有经验,在治疗艾滋病上可以借鉴。”后来,“21世纪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来了,全球病理学家还说不清楚病原体的时候,广东中医却治好了SARS”。陆广莘说,“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其实就是‘不认识病,能治好病’”。由此可见,对于抗病毒治疗而言,中医不单是另辟蹊径,而是提供更广阔的途径。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应对传染病的普遍法则,治疗艾滋病可以借鉴,治疗SARS可以借鉴,治疗新冠肺炎可以借鉴,治疗其他病毒性疾病同样可以借鉴。

    1953年,陆广莘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即前苏联达维多夫斯基的《传染病病理学》。作者在书中说,“传染病病理学的发展,不在于去发现更多的病原体,而是就已知的、甚至更少的病原体,生命有机体对它的典型性反应”。当时,陆广莘是北京大学医学院二年级学生。他对这段话一直牢记在心,反复引用。因为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成千上万,可以变异无穷。它感染人类的疾病,也多种多样。但生命有机体对它的反应,特别是典型反应,是一变应万变的规则。弄清楚这个机制,将是医学研究的质的飞跃。

    正气即人维持自稳态的调节能力

    中医的正气看不见摸不到,却是人人心中所有,生活处处都是。提高正气的办法,包括养生、预防、强身健体、养精守神、问上工、治未病等。对此,中医和西医都有相似的建议,就是充分睡眠、加强营养、适当运动、提振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教育的宗旨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第二句话,帮助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陆广莘对此非常赞赏。

    如何提高正气?中医没有灵丹妙药,没有锦囊妙计。中医只有目标,没有指标;只有思路,没有线路。有好多补益药,有许多预防方,但都需要辨证而用,择善而从。这是中医的特点,也是医学的不完善所决定的。医学无法回答生命的一切难题,是十分正常的现象。陆广莘晚年抨击疾病医学,反对把医学等同于物质科学,竭力提倡人体生命科学,就是因为他看到生命的复杂性和医学的深邃性。50年前,医学家认为阑尾是无用的,扁桃体是无用的,都是人类进化不完善的遗物,切除阑尾、割除扁桃体成为时尚。后来知道它们是免疫器官的一部分。40年前,妇产科放任剖宫产,宣传剖宫产的好处,后来又重申自然分娩的优越性。30年前,医学家对胃溃疡相当无奈,外科手术室不知全切和半切了多少个胃,后来知道是幽门螺杆菌作祟。自以为是,以科学为名,急于回答问题而获取利益者,多为谬误。陆广莘认为,“正气是指维持自稳态的调节能力,简称自稳调节。最具体的自稳调节是阴阳自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保持内环境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直接治疗疾病”。因此,“‘治病之道,顺而已矣’。扶‘正祛邪’,最后归结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这就是以通致和,以和致中的治则”。所以,提高正气,就是要保证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气机条达,中和致平。“对内实现稳态,对外实现适应”。“中医医人,人的心态,人的稳态,是中医服务对象”。如何提高人的正气,我们已经摸到了它的边缘。

    这里,陆广莘实际强调的,是中医思维。中医思维比具体措施重要得多。

    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天人相应。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天人相应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应该尊重、敬畏、顺应自然,不能因为科学发展了,就觉得人定胜天。另一方面,人类又不能躲到温室里去生活,还得经历狂风暴雨的考验,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自然免疫的选择。

    其次,必须认识医疗的功能和医学的局限。陆广莘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但医生不能贪天之功。疾病的康复和痊愈,主要靠患者自身的自愈能力。医生的任务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其固有的自愈能力,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而非让人长生不老或包治一切疾病,这不现实。

    再其次,必须落实“中西医并重”政策,让中医有更多参与传染病预防、管理和急症治疗的机会。过去对传染病,基本上是群防群治,中医、西医各显神通。现在管理比较严格,制度比较分明,现代医学“当家”的局面不易改变。但科学实践,统得过紧,不注意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难免有挂一漏万之虞。

    总之,承认正气,发扬正气,允许正气发扬,是发扬正气的前提条件。陆广莘中医出身,西医科班,属于中西汇通人物。他对中医的坚持,令西医刮目相看;他对西医的认知,令中医望尘莫及。他认为提高人的正气,是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根本。这是他留给我们的醒世恒言。历史的长河奔腾不绝,人类的进化无有止境。病毒将继续纠缠人类,医学将更加维护生命。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生态自然、阴阳平衡,人类和谐、社会和平,则天长地久,五谷丰登,百鸟和鸣,人寿年增。(诸国本)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