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 [优生优育]儿童鼻炎的日常护理 |
![]() | [全草类][组图]溪黄草 |
![]() | [根及根茎类][图文]阴香根 |
![]() | [调查]一男子承包八家社区医院, |
![]() | [调查][组图]2亿元“回流药”骗 |
![]() | [疾病预防]宫外孕危害大 关键是做好 |
![]() | [疾病预防]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该 |
![]() | [医药]全球首例!浙江报告H10N5 |
文章导读: |
今天一同事问我:“五苓散治盗汗是否有效?”并将处方转发于我。处方如下:桂枝12克,赤芍12克,生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猪苓9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炙甘草3克。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早晚分服。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盗汗是临证常见病证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虚证论治,而且多责之于阴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指出自汗重在补气、盗汗重在补阴。因此,临床使用诸如当归六黄汤等方剂治疗,但有时效果尚可,有时不佳,有时甚至无效。此时便可考虑通过利小便来止汗,如运用五苓散加味治疗汗证。
《医碥·汗》云:“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水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人体正常水液经脾、肺、三焦而发于皮毛乃成为汗,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膀胱的水液,则通过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伤寒论》说“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小便不利” “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说明表邪与水气凝结于内,水气不能上输滋润口舌,故渴欲饮水;若水气不能下输膀胱而排出,则小便不利;水热熏蒸肌肤,则汗出。更加说明五苓散为调节水液代谢主方,而盗汗、自汗均为水液代谢发生异常所致,故临床可以同治。
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化气行水利尿治疗小便不利,而汗为心之液,小便多自然汗少,从而治疗汗证。方中桂枝、芍药等为桂枝汤主药,正如《伤寒论》说“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方中加煅龙骨和牡蛎均可收敛止汗。所以,五苓散治疗汗证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