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验方效药 >> 外科验效方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脂肪瘤,有一味中药可消除

  • 文章导读:脂肪瘤,一种长在皮肤下面的瘤结,特点是不红,不痛,也不痒,虽说不会造成太大威胁,但只要一日不除,总归是让人心生不安啊。

    白芥子 

    白芥子是中医祛除脂肪瘤的一把利器,绝大部分中医大夫在开方子的时候都会加一点白芥子。因为效果非常好,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医案不胜枚举。

    其中就有这么一则故事。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地主家的儿子,不学无术,整天在外面厮混,跟着一群狐朋狗友胡吃海喝。

    这天,他又一身酒气回到家,他的老父亲恨铁不成钢,一怒之下,抄起家伙就是一顿暴打。这人受了惊吓,当下双目无神,瘫倒在地,仆人把他抬进屋,发现他遍身长满瘤结,大的竟如鸽子蛋一般,小的也有黄豆大,细细数来,大概有十几个。

    前来医治的大夫换了一拨又一拨,始终不见效。

    直到有一天,一位游医途经此地,听说了此事,当即登门拜访。老地主表示,只要能治好我儿的病,散尽家财也愿意。

    只见游医从药箱里掏出一包粉末,让那人服下,连续服用七天以后,身上的瘤子不见了,人也清醒了。

    这下轮到老地主犯难了,游医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大笑道:“我这药粉啊说破不值钱,就是一包芥菜籽,您老人家不必因此为难。”

    芥菜籽就是白芥子,白芥子利气豁痰,祛痰之力尤为迅猛。它有两个非常要好的伙计,一个叫紫苏子,一个叫莱菔子,三子凑到一起可以温化肺中之痰,常用来调理老慢支、哮喘、梅核气等。你瞧,可以群起而攻之,也能单枪匹马,单打独斗。

    白芥子,不简单。

    医案里的这人之所以神智不清,是因为痰湿把心窍蒙住了,中医认为心主神明。那遍身的瘤结又是怎么回事?也是痰湿作祟。

    早在金元时期,有一位中医学家叫朱丹溪,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朱丹溪曾说过:“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

    意思是人身上长一些瘤结,这瘤结既不红也不痛,往往是痰湿流聚而成。古代叫痰核,我们现在叫脂肪瘤。这痰塞在皮肤下面,也叫皮里膜外,属于人体比较偏僻的位置,偏僻的地方大多易守难攻,寻常药物攻不进去,比如半夏,化痰也很厉害,但是它更擅长化脏腑之痰。若要化皮里膜外之痰,白芥子是首选,它是领军人物,中药里头,很难找到比它更能胜任更为合适的。

    你看这白芥子,它虽然长得像黄豆,但又不似黄豆那般乖巧。它有一股辛辣味,或许你不知道白芥子有多辛辣,但你一定吃过辣椒,辣椒一入口,舌头很快就有刺激感,甚至还有点呛。

    白芥子的气很冲,每一次出场,都能感受到它的盛气凌人,这也是它最有力最尖锐的武器,可以快速地分毫不差地攻入皮里膜外这个地方,把里面的痰湿豁出去。所以朱丹溪才会说:“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

    方法:白芥子9克,打成粉末,用醋调敷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白芥子辛辣,特别是粉碎以后,辛辣的气味更加浓烈,很容易灼伤皮肤,所以一定要赶在皮肤灼痛之前及时揭下来。

    如果说这个度自己不好把握,也可以内服,一次3克,一日2次,最好用参枣汤送服。

    白芥子攻,参、枣可以补,补什么呢,补正气,攻补兼施,也是遵循古人的经验,清代医书《方氏脉症正宗》就是这样记载的。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