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优生优育]儿童鼻炎的日常护理 | |
[全草类][组图]溪黄草 | |
[根及根茎类][图文]阴香根 | |
[调查]一男子承包八家社区医院, | |
[调查][组图]2亿元“回流药”骗 | |
[疾病预防]宫外孕危害大 关键是做好 | |
[疾病预防]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该 | |
[医药]全球首例!浙江报告H10N5 | |
文章导读:麻 黄为麻 黄科植物草麻 黄 、木贼麻 黄或中麻 黄的草质茎。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
【药 名】:麻黄
【拼 音】:MAHUANG
【英文名】:Ephedra Herb
【来 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
【功 效】:发汗,平喘,利水。
【主 治】: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本经》:“味苦,温。”②《药性论》:“味甘,平。”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甘辛。”
入肺、膀肌经。①《珍珠囊》:“入手太阴。”②《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 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包络、膀胱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先煎,去水面浮沫),0.5~2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别录》:“不可多服,令人虚。《医学人门》:“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疱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蜀本草》:“白薇为之使。配桂枝:温经散寒;配杏仁:发表清肺、散风寒。配白术:宣通肺气、发汗解表;配石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配细辛:治太阳少阴二病。
【别 名】:龙沙(《本经》)、卑相、卑盐(《别录》)、狗骨(《广雅》)、草麻黄、色道麻、洁力根(蒙古)。草麻黄又名:华麻黄。
【处方名】:麻黄、生麻黄、炙麻黄、麻黄绒、净麻黄、水炙麻黄、蜜炙麻黄等
处方中写麻黄、生麻黄均指净麻黄。为原药材除去木质茎及残根,并予去节,单用麻黄节间的茎质部分入药者。
炙麻黄是净麻黄(或生麻黄)加水清炒,或加蜜拌炒而入药者。加水清炒者称水炙麻黄,加蜜拌炒者称蜜炙麻黄。
麻黄绒是指净麻黄经开水浸泡,待水面起沫便捞起晒干,再入碾槽碾至纤维疏松成绒状入药者。
【商品名】:草麻黄:又名田麻黄、川麻黄、朱芯麻。为植物草麻黄的草质茎。
木贼麻黄:又名木麻黄、山麻黄。为植物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中麻黄:为植物中麻黄的草质茎。
西麻黄:产于山西、甘肃、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的麻黄。
以上商品以茎粗、干燥、色淡绿、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植物的根(麻黄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