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方剂学院 >> 图解本草 >> 根及根茎类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干姜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 繁体中文 分享
  • 文章导读:


    【药 名】:干姜
     
    【拼 音】:GANJIANG


    【英文名】:Dried Ginger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功 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


    【主 治】:治心腹冷矗滦海渎鑫ⅲ龋绾裕粜椋隆⑾卵?/P>

    【性味归经】:辛,热。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大热,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


    入脾、胃、肺经。①《本草经解》:“入肝、肺、肾经。”②《得配本草》:“干姜,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炮姜,入足太阴经血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白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之。”


    【别 名】:白姜、均姜、干生姜(《纲目》)


    【处方名】:干姜、干姜片、淡干姜、泡姜、炮姜、炮干姜、炒干姜、黑姜、炮姜炭、干姜炭、黑姜炭、炒姜炭、姜炭等


    处方中写干姜指干姜片。又名淡干姜、泡姜。为原药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片,晒干入药者。


    炮姜又名黑姜、炮干姜、炒干姜、干姜炭、炮姜炭、黑姜炭、炒姜炭、姜炭等。为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成棕黄色而入药者。炮姜温里作用减弱,而长于温经止血。


    【商品名】:均姜:产于湖南均州者。旧时奉为地道药材,以为佳品。


    干姜:产于四川建版场者,块大,肥壮,皮细,肉白多粉,现时视为佳品。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于四川、贵州的长顺、兴仁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拉丁名】:药材Rhizoma Zingiberis原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炮制方法】: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显微鉴定: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常发生在皮层,细胞排列不整剂,其外时有薄壁细胞及表皮存在,皮层中散有外韧型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占大部分,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散列,近中柱鞘部位维管束形小,排列紧密。本品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淡黄棕色。①淀粉粒单粒广卵形、长卵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圆形或不规则形,略扁平,侧面观呈棒状,有的较小端略尖突或呈鸟喙状,直径5-32μ m,长8-48μm,脐点细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②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 -96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淡绿黄色挥发油滴。③树脂细胞类长圆形,内含红棕色分泌物。 ④纤维较细长,常一边微波状或略呈锯齿状,少数两边均作齿状突出,末端短尖、钝圆或分叉,完整者长420-920μm,直径16-40μm,分叉处宽至56μm,壁稍厚,非木化,纹孔斜裂缝状或人字形,胞腔宽大,常可见菲薄横隔。⑤色素细胞细管状,直径11-23μm,细胞内充满棕色或暗红棕色物。此外,可见木栓细胞,螺纹、梯纹、网纹、环纹导管,及细小草酸钙方晶。


    【中药化学成分】:根茎含挥发油,其中有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姜烯酮(Sho-gaol)、姜辣素(Gingerol)、姜酮(Zingiberone)、龙脑(Bor-neol)、姜醇(Zingiberol)、柠檬醛(Citral)等,尚含树脂、淀粉。干根茎含挥发油2%-3.5%,为淡黄色或黄绿色的油状液体,油中主成分为姜酮(zingiberone),其次为β-没药烯(β- bisabo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β-倍半水芹烯(β-sesqui-phellandrene), 及姜醇(zingiberol),另含d-茨烯、桉油精、枸椽醛(citral)、龙脑等萜类化合物及姜烯(zingiberene)等。根茎含辛辣成分,为姜辣醇类(gingerols),经证明为一混合物,主要为[6]-姜辣醇([6]-gingerol,n=4,方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分解后产生醛的碳原子数,下同),其次为[3]-姜辣醇([3]-gingerol,n=1)、[4]-姜辣醇([4]-gingerol,n=2)、[5]-姜辣醇([5]-gingerol,n=3)、[8]-姜辣醇([8]-gingerol,n=6)、[10]-姜辣醇([10]- gingerol,n=8)、[12]-姜辣醇([12]-gingerol,n=10)等;尚含少量的[4]-姜辣二醇([4]-gingediol,n=4)、[6]-姜辣二醇([6]-gingediol,n=4)、[8]-姜辣二醇([8]- gingediol,n=6)、[10]-姜辣二醇([10]-gingediol,n=8)、[6]-甲基姜辣二醇([6]-methyl  gingediol,n=4)、[4]-姜辣二醇二乙酸酯([4]-gingediacetate,n=2)、[6]-姜辣二醇二乙酸酯([6]-methylgingediacetae,n=4)。以前报道分离得的辛辣成分姜辣酮(zingerone)、姜辣烯酮(slogal)糸经碱处理后的分解产物。此外,尚含天冬酰胺、l-派可酸(l-pipecolinic acid)及多种氨基酸。另由鲜姜分得去氢姜辣醇、[6]和[10]-姜二酮(gingerdione)及去氢姜二酮(dehydrogingerdione),对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干姜含多量姜辣烯酮,少量姜辣醇,微量姜酮;生姜含多量姜辣醇,少量姜辣烯酮,无姜酮。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甲醇浸出液浓缩后作点样液,以芳樟醇、1,8-桉油精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1%香草醛硫酸液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同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