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三部门发文:深化医教协同, | |
[中医]四川发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 | |
[名家医案]夏洪生教授治咳经验 | |
[疾病预防]男子每天三顿腌制品确诊胃 | |
[疾病预防][图文]肺部CT报告中有些“ | |
[社会][组图]女子转卖父母生前处 | |
[调查][图文]医院院长被举报涉嫌 | |
[疾病预防]西医治疗妇科疾病方法多 | |
[新知]研究发现血型与疾病的发生 | |
文章导读:本文探讨中药治疗脂肪肝用药规律。方法 对2003年至2017年单味中药治疗脂肪肝动物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检索, 统计分析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的频数与频率。结果 单味治疗脂肪肝中药78味, 其中四气以寒凉为多, 累计频率50%;五味以苦、甘、辛为主, 累计频率86.40%;归经以肝、脾 (胃) 、肺、肾为主, 累计频率71.43%;功效以清热、祛痰 (湿) 、活血、补阳、利水、补气为主, 累计频率80.09%。结论 脂肪肝的主要病机是肝脾失调致热滞痰瘀, 治疗用药应标本兼治, 通过清热化痰 (湿) 、行气活血, 兼顾扶正 (阳、气、阴虚) 。中医人网站转载分享,以飨读者。 |
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5%~25%, 且呈年轻化趋势[1], 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 (alcoholic fatty fiver disease, AFLD) 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2]。其发病机制复杂, 药物治疗局限等因素, 暂无十分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和药物[3]。目前中药治疗脂肪肝研究日益增多[4], 本文基于文献统计对治疗AFLD或NAFLD的单味中药进行归纳, 对78味中药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探讨中医治疗脂肪肝用药规律, 为临床脂肪肝防治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献纳入:选用2003年1月至2017年6月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或提取物、水煎剂治疗脂肪肝动物实验研究文献; (2) 文献题目中或关键词含“脂肪肝”或“酒精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 (3) 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包括肝脏指数检测值、肝病理切片诊断[4]; (4) 对照组可为空白组或安慰剂 (正常肝切片) 组、AFLD模型或NAFLD模型 (病理肝切片) 组; (5) 有明确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成分、水煎剂) 。 (6) 有明确疗效结论P<0.05。
排除文献: (1) 纯理论研究文献; (2) 无随机对照组、AFLD模型或NAFLD模型文献; (3) 纯西医干预措施的文献; (4) 题目中不含“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脂肪变性”; (5) 无肝脏指数检测值及肝病理电镜观察的文献; (6) 无明确脂肪肝脏指数与肝病理诊断疗效结论。
1.2 资料处理及数据分析
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后录入计算机, 用Excel表建立分类治疗脂肪肝中药文献数据库,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统计, 构建中药功效、归经、五味、四气数据表。
2 统计结果
2.1 治疗脂肪肝单味中药分布情况
共检索出单味中药治疗脂肪肝研究文献385篇, 治疗脂肪肝中药78味, 分布于16类中药中, 其中补虚类、清热类最多, 渗湿类与解表类次之。补虚类16味, 清热类15味, 利水渗湿类10味, 解表类8味, 活血类6味, 理气类4味, 化痰止咳类、温里类、泻下类各3味, 平肝类、攻毒杀虫类、祛风湿类各2味, 止血类、安神类、消食类、固涩类各1味。见表1。
表1 78味治疗脂肪肝药物类别分布情况
带*号共14味表示兼有治疗AFLD及NAFLD作用, 带△号共8味表示具有治疗AFLD作用
2.2 治疗脂肪肝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频数、频率统计
2.2.1 治疗脂肪肝中药四气频数、频率统计治疗
脂肪肝中药寒凉温热四气分布情况:寒凉药占50%、温热药占35%、平药占15%, 说明治疗脂肪肝四气以寒凉为多, 温热次之, 平药更少
。
表2 78味治疗脂肪肝中药四气出现频数和频率
2.2.2 治疗脂肪肝中药五味频数、频率统计
治疗脂肪肝中药五味频数情况:苦57.69%、甘43.59%、辛37.17%、酸16.66%、咸5.13%, 说明治疗脂肪肝中药五味以苦、甘、辛为主, 累计频率占86.40%。见表3。
表3 78味治疗脂肪肝中药五味出现频数和频率
2.2.3 治疗脂肪肝中药归经频数、频率统计
治疗脂肪肝中药归经情况:归肝56.41%、脾 (胃) 43.59%、肺34.61%、肾25.64%, 说明归经依次以肝、脾、肺、肾为主, 累计频率71.43%, 其中脾胃互为表里, 五行中皆属土。见表4。
2.2.4 治疗脂肪肝中药功效频数、频率统计
治疗脂肪肝中药功效 (含次要功效) 情况:依次为清热41.03%、祛痰 (湿) 22.79%、活血17.95%、补阳16.67%、利水15.58%、补气14.10%, 说明功效以清热、祛痰 (湿) 、活血、补阳、利水、补气为主, 累计频率80.09%。
表4 78味治疗脂肪肝中药归经出现频数和频率
表5 78味治疗脂肪肝中药功效出现频数和颇率
功效以清热、祛痰 (湿) 、活血、补阳、利水、补气为主, 累计频率80.09%
3 讨论
脂肪肝多归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 有学者认为脂肪肝为过食油腻肥甘之品, 脾胃受损, 脂膏留积于肝, 致肝脏功能失调, 属于“积聚内停”, 有肥气病之称[5],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等均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本文通过对78味治疗脂肪肝中药药性统计探讨其治疗用药规律, 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3.1 用药性味分析
脂肪肝的病机较为复杂, 根据性昧统计分析发现: (1) 治疗该病的中药药性寒性频率最高, 为50.00%, 可知本病应以热证多见。 (2) 治疗该病的药物药味以苦、甘、辛为主, 累积频率共占本病用药的86.40%, 苦能泄、能燥, 治以清热燥湿化痰为主, 占用药的57.69%, 与杨继荪认为脂肪肝多见实证, 以湿热滞瘀为纲相符, 其次, 甘能补、能缓, 由于该病的发病基础为积损正衰, 脏腑功能虚损, 脾 (胃) 肾不足, 故甘味药的使用切合病机, 占用药的43.59%;最后, 辛有行气、活血的作用, 占临床治疗本病用药的37.17%, 本病初为气结于经, 气血不畅, 后为瘀阻在络, 气血瘀滞, 故用药须以味辛疏散引药兼活血化瘀。
3.2 用药归经分析
从药物归经统计分析看, 位居前4位的依次为肝、脾 (胃) 、肺、肾经, 累积频率90.98%, 本文认为脂肪肝病位主要肝脾 (胃) , 与黎英贤等[6]研究认为脂肪肝病位证素以肝、脾、肾、胃为主基本相符, 其次, 归肺、肾经的药物频次分别排在第3、4位, 频率为34.61%、25.14%, 可见肺肾功能失调累及肝脾而发病, 且久病可累及肺肾虚损。
3.3 用药功效分析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疗效确切, 认为治疗脂肪肝中药功效以清热、祛痰 (湿) 、活血、补阳、利水、补气为主 (累计频率80.09%) , 这与曾华蓉[7]的脂肪肝病性证素研究结果大致符合。结合药性、归经、功效综合分析认为: (1) 首先脂肪肝病位在肝脾 (胃) , 肝脾功能失调而致“热滞痰瘀”发生为主要机理, 而肺、肾脏腑之虚损, 亦能累及肝脾致肝失疏泄或脾失健运, 血行及津液代谢障碍成痰湿或血瘀, 属本虚标实之证, 标实以痰 (湿) 热内蕴、气滞血瘀证为主, 本虚以脾虚湿阻证为主, 从肝脾论治为治疗本病的主要用药途径, 临床从肝脾论治脂肪肝已愈来愈受到医家的关注;究其原因, 主要基于“肝与脾相互促进与影响”, 肝主疏泄, “土得木而达”, 协调脾胃升降, 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和转输;脾主运化正常, “脾土营木”, 气血生化有源, 濡养肝体而利于疏泄机能发挥。若肝失疏泄, 木郁克土, 或脾失健运, 土雍木郁, 致肝脾功能失调而发病, 若肾脏亏虚, 水不暖土而脾失健运, 或水不涵木致肝失疏泄而发病;肺为主气之枢, 若肺失宣降, 子病及母, 则脾失健运而发病。 (2) 痰 (湿) 、瘀可郁而化热, 热邪可灼津为痰, 血热致瘀致虚, 加重脏腑虚损, 影响气血阴阳精液的正常运行,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引起疾病。故脂肪肝的治疗, 主要把握治热、治痰 (湿) 、治瘀、治虚四个基本原则。
综上所述, 脂肪肝的主要病机是肝脾失调致热滞痰瘀, 属本虚标实之证, 标实以痰 (湿) 热内蕴、气滞血瘀证为主, 本虚以脾虚湿阻证为主, 临床治疗用药应标本兼治, 通过清热化痰 (湿) 、行气活血, 扶正 (阳、气、阴虚) , 肝脾调和, 兼顾肺肾防治脂肪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