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医 | |
[中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 | |
[中医]中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排 | |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图文]王永炎院士:做立大志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医药][图文]重磅!顶级大三甲率 | |
[医药][组图]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 | |
[医药][组图]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 | |
[医药]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 | |
[医药][组图]广东医院科研哪家强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已担任国家中 | |
[社会]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原书记陈 | |
[医药][组图]2023广东高校排名调 | |
文章导读: |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很容易看到各种“专家”、“神药”的宣传,其中不乏虚假的医疗广告。钟南山院士曾在北京利用一天时间收集了88份报纸,找到了36条虚假药品广告,其中还有3条是假借他的名头。这些假广告不仅损害患者的利益,也严重扰乱了广告市场秩序。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八部门将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的专项行动,主要打击宣传包治百病、冒用公众人物形象和名义、夸大产品功效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六种典型违法行为。《生命时报》新闻热线近期也接到多位读者电话,讲述自己被虚假医药广告坑骗的经历。本报记者在了解情况后,进一步采访法律人士,总结出虚假医药广告的骗人招数,教您“一眼识破”它们。
“最信的媒体竟和厂家合伙骗我”
去年年底,上海的李阿姨在当地一份都市报上看到了一条保健品广告,声称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从而产生了兴趣。作为该报的老读者,李阿姨常常参加读者俱乐部活动,没想在一次活动中,竟然有这款保健品的讲座。讲座中,厂家代表对在场的100多位老人们侃侃而谈:“人得高血压、高血脂,就是因为体内酸碱不平衡。吃了这个产品,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且腿疼、咳嗽、颈椎不好的问题也能改善。”李阿姨心里掂量了一下,这些毛病自己都有,于是狠心花了将近6000元买了一年的药。在交易时,读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其中,并代表老人向厂家砍价。
然而,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李阿姨并未感到身体有任何好转,反而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患有囊肿,没吃保健品前,一直没有变大,但服用后却迅速变大。”后来医生告诉她,配套的保健品中有蜂胶,含有激素成分,会引起囊肿增大。李阿姨这才恍然大悟。与此同时,一起服用该保健品的老伴也出现了腰酸腿疼的问题,症状在停服后马上消失。
在感觉上当受骗后,李阿姨首先找到了报社,得到的回复是“这跟报纸无关,需要跟厂家协商退货”。几番联系后,目前,厂家还仍没有给出答复。回想起这些经历,李阿姨后悔万分。“他们说得比唱得好听,欺骗老年人。更可气的是,这份报纸我读了好多年,竟然和厂家合伙坑骗我们!”
70多岁的北京读者张奶奶也向《生命时报》讲述了自己购买假保健品上当受骗的经历。张奶奶多年来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为了能够“根治”,她经常参加一些保健品的宣传讲座。每次活动中,在“专家”们天花乱坠的宣讲和动员后,张奶奶最后都会心服口服地掏钱买产品。她告诉记者,买过的保健品不下几十种了,但吃了这么多没有一个管用。每当张奶奶询问厂家时,推销员都会告知得长期坚持吃,药效才能起作用。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张奶奶在这些虚假宣传的误导下,竟然花费了将近十万元购买各种保健品,她也因此成为各种产品推销员眼中的“重要人物”。“我家的电话信息被泄露了,每天都会有不同产品的推销员打来电话。”如今,被这些保健品骗苦了的张奶奶已经醒悟,她告诉记者:“我再也不相信这些虚假宣传了!”
小心虚假广告的“忽悠”
广告是为了广而告之。因此,当医药广告提供的信息涉嫌作假时,不明真相的人就会受其所害。厦门大学广告学系教授黄合水对此深表担忧。他说,一些患者如果轻信虚假医药广告,延误正规治疗,很可能危及生命,“虚假医药广告就是不应该出现的!”然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仅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就已达到1.84万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3110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1.83万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做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在22
45人受访者中,76.7%的人认为当前虚假医疗广告非常多;66.2%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曾因听信虚假医疗广告而被骗。
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这些虚假广告的形式其实并没有太多创新。中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特约维权律师邓江华,以及江苏省卫生厅专家等,为我们总结了以下11种特征,帮你辨别广告的真伪。
1.宣传效率、治愈率和治疗效果。如“根治糖尿病、高血压”或保证“一个疗程无效,一律免费治疗”等,都是违法医疗广告。特别是中间出现“首个”、“最”等字眼的一定要小心。
2.发布国家暂不准发布的疾病。按照国家规定,性病、牛皮癣、艾滋病、癌症、癫痫、乙肝、白癜风、红斑狼疮均不得发布医疗广告。但现在,很多治疗性病的广告会以泌尿感染诊治中心、生殖健康专科、妇科特诊替代,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3.广告中只有内容,没有批准文号或文号已过期。任何医疗广告的发布,都有对应的批准文号,其标准格式为:×药广审(视/声/文)第0000000000号。“×药”代表广告审查机关,如“沪药”等;数字部分为10位,前6位代表审查批准的年份和月份,后4位代表广告序号。
4.以机构、专家、患者现身说法,变相刊登医疗广告。很多产品都以患者亲身经历证明产品的有效性,部分广告中还经常出现解答问题的“权威专家”。但只要一核实就会发现,这些“专家”们,有些是“专职演员”,有些则是完全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