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搜索结果

广告赞助more>>

以下是中医人网内标题含有 的文章

  • 71.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中篇-少阳胆经与荣卫病方 [彭子益][2011年10月13日][4]

    简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伤寒论方解中篇-少阳胆经与荣卫同病方
    内容:
           柴胡桂枝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桂枝 芍药 炙草       既有发热、恶寒、肢节烦痛之荣卫表证,又有微呕心下支结之少阳经证,桂枝汤、小柴胡汤合并双……

    72. [寓意草] 寓意草-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 [清·喻昌][2011年4月22日][18]
    简介:寓意草-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同
    内容:
           黄曙修与乃翁起潜。春月同时病温。乃翁年老而势轻。曙修年富而势重。势重者。以冬不藏精。体虚不任病耳。余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言语。畏闻声响。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伊芳表侄施济卿。恐其家妇女得知。不与进药。暗赠人参入药。服后汗出势减。次日再于和解药中。赠人参一钱与服。服后即大便一次。曙修颇觉……

    73. [寓意草] 寓意草-辨痢疾种种受证不随证治验 [清·喻昌][2011年4月22日][13]
    简介:寓意草-辨痢疾种种受证不同随证治验
    内容:
           胡太夫人。偶然肚腹不宁。泻下数行。医以痢疾药治之。其利转多。更引通因通用之法。用九蒸大黄丸三钱下之。遂扰动胃气胀痛。全不思食。有似噤口痢状。余诊之。见六脉皆沉而伏。应指模糊。亟曰。此非痢疾之证。乃误治之证也。今但安其胃。不必治痢。而痢自止。不必治胀痛。而胀痛自止。于是以四君子汤为主治。少加姜蔻暖胃之药。用之二剂。痢……

    74. [寓意草] 寓意草-面论姜宜人奇证与交肠不治法迥异 [清·喻昌][2011年4月22日][9]
    简介:寓意草-面论姜宜人奇证与交肠不同治法迥异
    内容:
           姜宜人得奇证。简本草经疏治交肠用五苓散之说。以为神秘。余见之。辨曰。交肠一证。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专为通前阴而设也。若此证闭在后阴。二便俱从前阴而出。拟之交肠。诚有似是实非者。况交肠乃暴病。骤然而气乱于中。此证乃久病。以渐而血枯于内。有毫厘千里之不同。安得拟之。原夫疾之所始。始于忧思。结而伤……

    75. [伤寒大白] 伤寒大白-总论-南北方宜发表不 [清·高世栻][2011年4月22日][10]
    简介:伤寒大白-总论-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内容:
           仲景以太阳冬月司令之伤寒,酌以麻黄汤治寒邪伤营,无汗发热之表症,以桂枝汤治风邪伤卫,有汗发热之表症。然此按北方方宜,分经络,立规矩,为后世指南者也,施治三时,施之江浙则不合。赖陶氏发明仲景麻黄、桂枝二汤,此治冬月正伤寒之方,非治春夏秋三时之热病,易以羌活冲和汤,实为至当。但失注麻桂二汤,乃是北方治法,江浙东南,即冬……

    76. [伤寒大白] 伤寒大白-总论-南北方宜清里相 [清·高世栻][2011年4月22日][12]
    简介:伤寒大白-总论-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内容:
           仲景清里方法,以里有结热,即当清里。故立五苓散以清太阳里热,立白虎汤以清阳明里热,立黄芩汤以清少阳里热。若热结大肠、下症悉具者,有承气汤以下之。又有三黄汤、凉膈散、导赤各半汤、黄连泻心汤,通治三焦里热之症。盖因里热煎熬,津液有立尽之势,故清之以存津液。然则清里之法,不特南方应如此,夏秋应如此,即冬月,即北方亦如此者……

    77. [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卷三-喉舌缓急砭药不解二十一 [金·张从正][2011年4月20日][11]
    简介:儒门事亲-卷三-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二十一
    内容:
           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用各异。喉以候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咽物,故咽气通于地;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合,食下则吸而掩,气上则呼而出,是以舌抵上 ,则会厌能闭其咽矣。四者相交为用,阙一则饮食废而死矣!此四者,乃气与食出入之门户最急之处。故《难经》言“七冲门”。而会厌之下为吸门,及其为病也,一言可了。一……

    78. [儒门事亲] 儒门事亲-卷三-五积六聚治郁断二十二 [金·张从正][2011年4月20日][8]
    简介:儒门事亲-卷三-五积六聚治同郁断二十二
    内容:
           先贤说五积六聚甚明,惟治法独隐。其言五积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已,令人发咳逆 疟,连岁不已者是也;心之积,名曰伏梁,起于脐,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已,令人病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大如复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俗呼为食劳黄也;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

    79. [炙膏肓腧穴法] 炙膏肓腧穴法-量身寸法第一 [佚名][2011年4月9日][35]
    简介:炙膏肓腧穴法-量同身寸法第一
    内容:
           《千金方》云:尺寸之法,根据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外台方》亦同上法。又一云:三寸者,尽一中指也。《圣惠方》云: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去为一寸。自根据此法,疗病多愈。今以此为定穴取寸,石藏用亦用《圣惠方》……

    80. [脉理求真] 脉理求真-卷一 新着脉法心要-脉兼望闻问 [佚名][2011年2月20日][9]
    简介:脉理求真-卷一 新着脉法心要-脉兼望闻问同察
    内容:
           夫望闻问切,乃属医家要事。若仅以脉为诊,而致以寒为热,以热为寒,以表为里,以里为表,颠倒错乱,未有不伤人性命者矣。况经所云脉浮为风,为虚,为气,为呕,为厥,为痞,为胀,为满不食,为热内结,类皆数十余症。假使诊脉得浮,而不兼以望闻问以究其真,其将何以断病乎。是以善诊脉者,于人禀赋浓薄,(或禀浓而纯阳,或禀薄而纯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