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养生健康 >> 优生优育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宋代医家“养子十法”

  • 文章导读:“养子十法”出自宋代医家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十法是指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六者小儿勿见非常之物或未识之人,七者要温脾胃,八者儿哭未定勿使饮乳,九者勿得轻粉朱砂,十者慎浴。早春气候多变,宝宝的养护令诸多家长颇为头疼。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养子十法”。

     

       1. 背暖 小儿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有风门穴、肺腧穴。外感邪气侵袭后常出现咳嗽、喘息,甚至胸闷等不适。因此,宜背常暖。

        2. 肚暖 肚是指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区域,而肚脐(神阙穴)作为联系胎儿与母亲的通道,易受寒邪侵袭,出现腹痛、泄泻、呕吐、肠鸣等不适。所以肚宜暖,需护好神阙。

        3. 足暖 中医认为人体上部为阳位,下部为阴位。足部位于下,属阴位,足底更为阴中之阴,易受寒邪侵袭,即“寒从脚下起”,会出现发热、恶寒、腹泻等症。故宜足底暖。

        4. 头凉 俗话说“头无凉头”,头部为人体阳气聚集之处,即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如果受到热邪、风邪侵袭,则会出现头晕、头痛、发热、囟门隆起等症。因此头需宜凉,戴帽不宜厚。

        5. 心胸凉 心胸位于阳位,中医认为心在五行属火。如果受到热邪侵袭,需警惕逆传心包,出现口干、烦躁,甚至夜啼、惊悸等症。所以宜保持心胸凉。

        6. 勿令忽见非常之物 小儿初生,形气未充、精神未定,突然见到惊恐之物或听到大声,出现惊慌、心神不宁,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是由于惊恐伤肾,心神涣散所致。故日常调护时应注意避免接触此类事物。

        7. 脾胃要温 小儿脾常不足,如果长期食用生冷、寒凉食物或者药物,损伤脾胃,便会出现腹痛、呕吐、粪便成青色等不适,即“寒凉败胃”。因此,护儿需注意调护脾胃,饮食宜温不宜冷。

        8. 儿啼未定勿饮乳 小儿胃袋呈水平状,且胃容量小。倘若小儿在啼哭时,便予喂奶,易出现吐奶,严重的话甚至出现腹胀、肠鸣等症。因此,喂养时需待小儿啼哭停后再行喂奶。

        9. 勿服轻朱 古人用轻粉、朱砂这两味药去新生婴儿胎毒,镇静安神,但药性寒凉,服用之后易伤脾胃。虽然现代已不常用此类药物,但很多家长会在宝宝不适时不顾寒热温凉,自行给药,非常不妥。

        10. 宜少洗浴 古人将婴孩称为芽儿,脏腑柔弱,肌肤腠理疏松。由于古时候保温、保湿条件均落后于现代社会,若频繁洗浴,腠理开泄,包裹失宜,则易出现发热、恶寒、鼻塞等症。因此,宝宝洗浴时家长需注意室温、水温等。

        “养子十法”是我国古代医家在临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调护方法。虽因时代变迁,有部分内容已不适宜,但它对于今时今日的宝妈们来讲仍有指导意义。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