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养生健康 >> 养生保健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杨运高教授:保护肝脏八大原则

  • 文章导读: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保护肝脏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以下介绍保护肝脏的重要原则和措施。

    一、避免病毒感染

    避免病毒感染,尤其是肝炎病毒感染,是预防肝脏疾病的最有效的措施。目前知道有许多病毒均可以引起肝脏病变,例如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黄热病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但是这些病毒除了肝炎病毒外,主要引起肝脏以外的临床表现,如风疹病毒主要引起风疹,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引起疱疹,肝脏炎症只是在少见的情况下发生,故对肝脏的影响不大。所以对肝脏来说,其主要致病病毒是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分为甲、乙、丙、丁、戊等不同类型,感染不同类型的病毒就会患不同类型的肝炎。我国最为常见的肝炎病毒以甲型、乙型和丙型为多见。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故对甲肝的预防应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加强饮食、饮水及环境卫生管理,搞好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一旦发现病人,及时隔离传染源,隔离期为3周。采用甲肝疫苗进行主动免疫也是降低甲肝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常用的甲肝病毒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一般在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可进行预防接种。此外,甲型肝炎预后通常良好,但慢性肝病者发生重度或暴发性甲肝的危险性增高.所以有主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灭活甲肝疫苗接种,有较好的预防甲肝作用,且副作用很少。

    我国乙型肝炎的传播因素主要为家庭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兄弟姐妹间的传播及其家庭成员间的传播)和医源性传播(主要指治疗性注射、输血和预防注射等,容易发生在不正规的医院或诊所)。因此杜绝家庭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是最有效的预防乙型肝炎传播的手段,例如推广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注意医疗器械的消毒,强献血员和血制品管理,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杜绝毒品等。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在未曾感染前(HBsAg阴性)使用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一旦有了抗体(HBsAb阳性)就有了免疫力。如果你的表面抗体是阴性,建立你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如果你有可能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如不慎输入乙肝患者的血液,用过乙肝患者用过的注射器等等,可以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方法进行保护(详见《乙肝阳转阴》第七章第七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其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因此预防措施基本同乙肝,但最终控制将取决于疫苗预防,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分子克隆为疫苗制备提供了可能性。

    二、饮酒伤肝

    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融入我国的饮食文化之中。“无酒不成席”,以至“酒逢知己千杯少”,有人“酒壮英雄胆”,亦有人“对酒当歌”,酒后出好诗,酒后出好拳(如醉拳)为人所乐道。但喜欢豪饮的人,千万别忘记了这句警世之言:“饮酒伤肝”。临床所见,饮酒过量引起的肝病确实不少。饮酒后,绝大部分乙醇要经由肝脏代谢,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酒,肝细胞被大量破坏而发生坏死,会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若长期大量的饮酒,即使没有发生急性肝炎,那也会不断地引起肝细胞的反复破坏出现慢性肝炎或脂肪代谢障碍使脂肪堆积而形成脂肪肝。长年累月,在酒精的刺激下,肝脏中的纤维会逐渐的增生,变成肝纤维化,并逐渐形成酒精性肝硬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饮酒量每天30克,持续10天者就有可能发生脂肪肝。超过180克持续10天者则有可能由酒精性脂肪肝发展成为酒性肝硬化。健康人每天摄入乙醇100~200克,连续10~20天,不论其饮食是否有足量的蛋白质,均可发生脂肪肝。

    对患有慢性肝病的人来说,肝脏本来就已经不堪重负,再饮酒无疑只会雪上加霜,加速疾病的发展。所以对肝病患者,禁酒是铁的纪律。对经常饮酒的人来说,少饮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少饮一杯酒,胜服三天药。

    在本套丛书的《养肝护肝饮食方案》第八章第五节中专门列有“护肝解酒类”食疗方剂,可供选用。    

    三、用药谨慎

    用药谨慎的原则是指不乱用药,不滥服药。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新品种的广泛使用,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增高,因而预防也就成为重点。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均要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而被机体清除。临床上许多药物可以引起肝细胞损害,即使是一些对肝脏损害很少的药物,使用过量也会伤肝。有的人为了使肝病尽快好转,不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而是只要一听说哪种药物好就吃什么药,有的把3天的药1天服完,有的1次服用10多种药物,以致服用过多、过量、过乱的药物。乱服药,滥服药不但不会加快病情的好转,反而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如果是服用了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后果更难预计。此外,肝脏疾病往往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乱服药,滥服药会使胃肠道功能雪上加霜。所以服用什么药物,服用多大剂量,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决定,否则适得其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和使用注意:

    1.某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往往具有肝脏毒性作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二种以上同时使用。

    2.年老体弱、经常饮酒或有肝炎病史、慢性疾病的患者,慎用对肝脏有损伤作用的药物。

    3.对以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病人,用药时要特别注意。

    4.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发现肝功能异常或出现黄疸,应立即停用该药物。

    5.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可能会损害肝功能的药物的病人,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并可以同时服用护肝药物以减轻损害。

    6.对容易引起肝脏损肝的药物应谨慎使用或最好不用,尤其是肝脏功能不好者。据统计,能引起不同程度肝脏损害的药物至少有200种以上,常见的有:

    (1)解热镇痛药及抗风湿药:如对乙酰胺基酚、保泰松、吲哚美辛、水杨酸、别嘌呤醇等。

    (2)麻醉药:如氟烷、氯仿、甲氧氟烷、三氟乙基乙烯醚等。

    (3)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4)内分泌激素药: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和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

    (5)抗肿瘤药物:如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等。

    (6)神经安定药: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地西泮(安定)等。

    (7)某些抗生素:青霉素类(天然型青霉素比合成型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引起肝功能障碍少见)和头孢菌素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少,主要通过变态反应引起肝功能障碍,临床不多见。如果出现用药后发热、皮肤发红等过敏现象,应立即检查肝功。如有异常,立即改用其他抗菌药。

    四环素类 静脉注射超过1.5克,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障碍,特别是肾功能障碍患者更为危险。少量长期口服四环素可引起肝功能障碍,并有持续黄疸,多发生在用药5周以内(长期使用四环素治疗青春痘要注意)。用药1年以上有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危险。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因使用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可有6%的人出现肝功能障碍,多发生在用药后3周到数月。

    红霉素类 发生肝功能障碍比较少见,如发生,多在用药后数日至20日前后。喹诺酮类 极个别引起严重肝功能障碍,多发生在用药早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肝功能障碍者少见,个别情况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有引起肝功能障碍的报道。

    (8)某些中草药:近年发现某些中草药本身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根据较近的文献报道,常见的对肝脏损伤的中草药有:黄药子、苦楝(川楝)、苍耳子、菊三七、鱼胆、艾叶、五倍子、石榴皮、望江南子、蜈蚣粉等;某些复方制剂及某些中草药提取物如青黛丸、雷公藤多甙片等也有肝功能损害的报道。       
    四、有病早治

    所谓的有病早治,包括二个方面含义:

    1.肝脏病变防微杜渐

    慢性肝炎病人如果转氨酶长期反复异常,要警惕肝硬化的可能,应及时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阻断其向肝硬化发展的环节。急性肝炎在病变过程中若黄疸加深(皮肤巩膜由桔黄色变金黄色,尿色变深黄菜油色),大便颜色变浅或灰白色,发热,这与大量肝细胞坏死有关,不及时治疗,极容易向肝坏死发展(重症肝炎)。如果患者表现为先有逐渐加重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夜间兴奋、多梦,白天萎靡、嗜睡),有的患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对问话答非所问或不回答,拒绝治疗;有的患者平时少言,突然变得多语。患者兴奋和抑郁常交替出现,常被误认为是闹情绪或病情好转;有的患者在病房内来回走动,出现尿失禁或随地大小便;有的似精神病患者,语无伦次,不合乎逻辑,有的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不会做简单的数学运算,书写能力丧失;有的表现肌无力,手发抖,持物不稳,端碗不平。患者的这些异常表现很可能为肝昏迷的早期征象,多在近日内进入肝昏迷,要高度警惕,立即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2.肝外脏器的病变及时治疗。就像一个典故所说“城门失火,殃及鱼池”,许多脏器的病常常可以引起肝脏病变,例如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均可以引起脂肪肝或肝炎;胆石症可以引起肝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可并发肝脏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起肝脏肿大和(或)肝功能异常等。如果原来肝脏已经有病,那么肝外脏器的病变就会更加重已有的肝脏病变。    

    杨运高教授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出诊时间

    每周四上午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13号方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总机:020-61650114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