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李某,男,75岁,因左侧下肢水肿求诊。患者20日前因劳累后受凉,引起左侧下肢疼痛,自服芬必得止痛,疗效不佳,第二日见左下肢水肿,遂于当地县医院就诊治疗,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炎,经用溶栓疗法治疗8日,好转出院。现左侧下肢较右侧明显增粗,以大腿根部及胫骨内侧尤甚,测量大腿根部周长双侧比较相差约12cm,左侧足背浮肿光亮,穿鞋困难,左下肢皮温较右侧低,皮肤亮而有光泽,无瘀斑,按之凹陷,良久方起,腓肠肌稍有压痛,活动后水肿明显加重,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瘀阻经脉。治以活血化瘀、温寒化湿。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益母草10g,泽兰10g,川牛膝10g,汉防己10g,薏苡仁30g,熟附子10g,桂枝6g。水煎服,日一剂。服上方3剂后,水肿明显减轻,足背水肿消失,大腿根部周长双侧比较相差仅5cm,效不更方继服,共服用半个月,水肿消失,基本痊愈。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它的发生多是由于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黏滞性增高等因素有关。本病当属中医“脉痹”、“皮痹”的范畴,《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孙思邈亦认为本病是“皆久劳,热气盛,为湿凉所折”。因邪中经脉,脉络不通,使血行艰涩,又因伤耗气,使气虚推动无力,而血行缓慢,成为血瘀。血瘀津停,脉道不通,津失气布,则聚而为湿,湿邪流注下肢,外泛肌肤,故发为水肿。
因此瘀阻脉络是本病病机的关键,故治疗本病当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祛湿。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制的著名活血化瘀方剂,其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可通治各种血瘀气滞证,本例患者应用该方加减治疗收效甚著。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牛膝均能活血化瘀通络;益母草、泽兰能活血利水消肿,配以汉防己加强利水;薏苡仁化湿除痹止痛;熟附子、桂枝温阳化气,散寒通络,取血得温则行、寒得温则减、湿得温则化之义。若见神疲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以补气行血;若湿瘀化热则去附子、桂枝,加金银花、虎杖以清热祛瘀通络;若病情迁延,日久伤脾,致脾虚湿阻,加党参、白术、茯苓以健脾利湿。
在临床中笔者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易见于左侧,究其原因,这是与人的正常生理解剖有密切联系的,由于腹主动脉位于脊柱的左侧,下腔静脉位于右侧,左髂静脉在腹部中央线回下腔静脉时,其前方是内压很高的右髂总动脉,而后方是坚硬的脊柱,左髂静脉被夹在中间,致股静脉回流不畅而更易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