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根据中医藏象理论, 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为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 并强调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的气血瘀滞, 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 使颜面失于荣养是发生本病的病机关键, 提出: 有斑必有瘀, 无瘀不成斑0 的学说。在治疗上, 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将黄褐斑分为肝郁气滞、脾失统摄、脾失健运、肾阴虚、肾阳虚五个证型,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强调无论病在何脏都要/ 治斑不离血0 , 常使用行气活血、化瘀消斑的中药治疗黄褐斑。我们选择五种不同证型的黄褐斑医案各1 例予以介绍, 以见陈老师治疗黄褐斑的学术特色和显著疗效。 |
医案2中医人网站www.tcmer.com
患者, 女, 40 岁, 就诊时间: 2002 年6 月4 日。
主诉: 颜面起斑2 年。近2 年发现面部起斑, 伴纳食不香, 困倦乏力, 夜寐欠安, 大便时溏。月经先期、量多、色暗有血块, 舌淡嫩有齿痕, 苔黄, 脉缓。现面颊、双颧可见地图状黄褐色斑片。既往史: 近7~ 8年因失眠经常服用镇静药( 安定2~ 3 片/ 周) 。
辨证: 脾虚失摄, 气血瘀阻。治则: 健脾益气, 摄血调经。
方药: 黄芪15 g, 太子参15 g, 茯苓15 g , 白术10 g, 当归10 g, 川芎10 g, 郁金10 g, 泽兰10 g, 山药15 g, 升麻10 g, 大枣7 枚, 生谷稻芽各10 g。上方21 剂, 水煎服, 每日1 剂, 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 褐斑颜色变淡, 睡眠稍好, 疲乏减轻, 月经血量较前减少, 舌淡, 苔白, 脉缓。前方减白术, 加酸枣仁15 g , 继服3 周。三诊: 斑色变浅且范围明显缩小, 月经量及血块减少, 夜寐好转, 舌脉同前。上方加陈皮10 g, 再服3 周。四诊: 面部黄褐斑消退60% 以上, 皮肤润泽。临床好转。继用上方21 剂,巩固疗效。
按: 本例患者困倦乏力、大便溏泄的症状突出,同时伴有纳呆、失眠, 月经先期且血量多, 舌淡嫩有齿痕, 脉缓, 一派脾气虚、统摄失职的证候; 而血色暗伴有血块, 说明因气虚统帅无力, 血行滞涩而有瘀滞。陈老师在治疗中, 以健脾益气为主, 黄芪、太子参、茯苓、焦白术、山药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升麻升阳止泄, 与参、芪、术、苓配伍升脾止泄; 生谷芽、生稻芽、大枣健脾和胃、养血安神, 水谷得以受纳, 脾气得以健运, 则气血生化有源; 当归、川芎、泽兰养血活血; 郁金行气解郁, 使气血运行顺畅。患者困倦乏力而又夜寐不实, 看似矛盾, 实为脾气不足而困倦, 气血不充、心神失养而夜寐不实。因此在复诊治疗时,在原方基础上加酸枣仁, 既可宁心安神, 又有醒脾之功。全方温中健脾养血活血, 使脾气健旺, 生化有源, 统摄有权, 血循常道, 气充血旺, 循行顺畅, 气血充盛, 颜面荣润。
中医人站www.tcm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