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久煎后易遭破坏。,国医大师禤国维“三因制宜”辨治岭南地区痤疮经验。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国医大师禤国维“三因制宜”辨治岭南地区痤疮经验,主要介绍“国医大师,禤国维,三因制宜,辨治,岭南地区,痤疮,经验”">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本文总结国医大师禤 国维教授根据岭南地区地域特点从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三方面辨治痤疮的经验。禤 国维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生与气候、地理、体质因素有关,“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为岭南地区痤疮患者的根本病机,提出其治则宜“滋肾降火,凉血解毒”。禤老将岭南地区痤疮辨证分型为肾阴不足、相火过旺,痰热瘀结,冲任失调。治疗以滋肾降火,凉血解毒为主,并辅以化瘀散结、清泻肺胃、养阴清热、调理冲任之法。常运用经验方消痤汤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常选用丹参、桑叶、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并特别强调丹参需后下,因其所含的丹参酮久煎后易遭破坏。 |
2 消痤汤的运用及特色用药
禤老基于岭南地区痤疮患者“肾阴不足,相火妄动”的病机特点,提出痤疮治则宜“滋肾降火,凉血解毒”。禤老将痤疮辨证分型为肾阴不足、相火过旺,痰热瘀结,冲任失调。治以滋肾降火、凉血解毒为主,并辅以化瘀散结、清泻肺胃、养阴清热、调理冲任之法。常运用经验方消痤汤进行治疗,药用女贞子、旱莲草、桑椹、丹参(后下)、白花蛇舌草、生地黄、蒲公英、连翘、鱼腥草、知母、黄柏、甘草等。方中二至丸之选用十分精妙,女贞子禀天地至阴之气,冬至采之;旱莲草乃草本植物之精华,夏至采之,二者合用名曰二至丸,既滋补肝肾,又凉血清热,清爽而无滋腻之弊。二至丸滋肾阴,黄柏、知母泄肾火,四药相配,一补一泄,调整肾之阴阳于平衡。痤疮表现为结节、囊肿和瘢痕者可加海藻、昆布软坚散结;脓疱、脓血多者,加皂角刺、桔梗、白芷消肿排脓;若发病与月经相关,加益母草、香附调理冲任。另外,禤老治疗痤疮还常用到以下几种特色中药。
2.1 丹参
《神农本草经》记载丹参可“破症除瘕”,《本草纲目》认为其具有“活血,通心包络”的作用,《云南中草药选》则提出其可“活血散瘀……治……痈肿”。现代研究表明:丹参所含的丹参酮具有抗菌消炎之功,对痤疮丙酸杆菌、马拉色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禤老采用大剂量丹参(每次20~50 g)治疗痤疮效果满意。禤老特别指出:丹参须后下,因其所含的丹参酮久煎后易遭破坏,故不宜久煎。
2.2 桑叶
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的功效。桑叶质轻易达头面部,可作为引经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控制油脂分泌等广泛药理作用。
2.3 白花蛇舌草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草药亦能疗一方病。白花蛇舌草是岭南医家治疗痤疮常用的道地药材,其性寒无毒,味苦甘,归心、肝、脾、大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主治疖肿疮疡。禤老治疗既有湿邪内阻,又兼热毒内盛的痤疮尤其是结节、囊肿、疤痕较多者,常在清热祛湿的基础上配合白花蛇舌草以祛湿清热、凉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而达到抗炎的作用。
另外,禤老还十分重视内外合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禤老常说: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它和内治法一样,具有丰富的内容。外治法作用迅速,可直达病位,疗效确切,运用方便。禤老喜用广东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三黄消炎洗剂、痤灵酊、金粟兰酊、四黄膏等外用,也常采用穴位注射、火针等外治手段治疗痤疮。对于痤疮病症严重者,常配合口服西药如米诺环素或者异维A酸。实践证明,综合治疗比任何一项单纯治疗效果都好。此外,对后期色素沉着者予中药面膜治疗,效果颇佳。
禤老在临床上治病注重三因制宜,“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是基于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而总结得出的广东地区痤疮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运用的滋肾清热的治疗方法更是一种思路的创新,丰富并发展了痤疮发病理论和治疗方法。
3 验案举隅
患者肖某,女,19岁,深圳人,因面部痤疮病史5年于2018年1月5日来诊。患者5年前因面部出现散在的丘疹、粉刺、脓疱曾于多家医院就诊,病情仍反复,特来求诊禤老。刻下症见:面部散在粉刺、丘疹、脓疱、结节,以额头、下颌部为多,伴面油增多,月经前加重,纳眠可,大便偏硬。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辨证: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治法:滋阴降火;方用消痤汤加减,用药如下:蔓荆子15 g,生地黄20 g,昆布15 g,女贞子20 g,旱莲草15 g,布渣叶15 g,北沙参15 g,桑叶15 g,甘草10 g,丹参30 g(后下),夏枯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薏苡仁20 g,蒲公英20 g,白芍15 g。共处方21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2018年2月2日二诊:自觉稍好转,面部粉刺及脓疱较前稍减少,面部仍油腻,纳眠可,大便稍硬。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方药:上方加柴胡15 g。共处方21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2018年3月9日三诊:面部粉刺及脓疱明显减少,经前少许新发,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方药:守方巩固。共处方14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2018年7月27日四诊:面部丘疹、粉刺、结节有所反复,见面部遗留素色沉着。乏力少气,纳眠可,二便调。舌暗淡苔薄黄脉弦。方药:夏枯草易浙贝母,加太子参。共处方21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患者2018年10月17日复诊,面部旧皮疹好转,遗留色素沉着,偶有少许粉刺、丘疹,守前方续服7剂,嘱患者注意饮食起居。
按:本病案患者平素肝肾之阴不足,相火过旺,经期加重,烦躁易怒,为疏泄不畅的表现;面部散在粉刺、丘疹、小脓疱、结节,面油增多为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所致;大便偏硬为阴液不足、大肠干涩之征;舌红,苔黄腻,脉弦细为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之象。辨证属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故治以滋阴降火,方用禤老经验方消痤汤加减。用药以女贞子、旱莲草滋肾阴,调整肾之阴阳平衡;桑叶清泻肺热;生地黄、丹参凉血化瘀清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薏苡仁、布渣叶、桑叶除湿解毒、祛油脂;蔓荆子祛头面之风;沙参清肺生津,昆布、浙贝母散结,夏枯草、柴胡清泻肝火、疏肝解郁,白芍养阴柔肝,甘草解毒清热并调和诸药,共奏滋肾阴降相火以调整内环境,清血热祛油脂以解毒散结,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后期湿热之症已去,逐步减苦寒之品防伤阴,加太子参以益气扶正。本病案患者系岭南人,冬夏季病情较重,提示时间对于疾病的形成、转归和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处方用药体现了禤老“三因制宜”而治的临床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