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4滋阴通腑
岳某,男,50岁。主因头痛、恶心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5 h,于1981年1月25日入院。患者于15h前因生气出现头痛,恶心,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口舌㖞斜,送急诊予降压、脱水降颅压及静点清开灵等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我科。刻下症: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痛,恶心,口舌㖞斜,痰声漉漉,二便失禁,胸闷,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西医诊断:脑出血。中医诊断:中风,中经,辨证为风痰上扰、痰热腑实。治法:化痰通腑息风。方用通腑化痰汤,处方:全瓜蒌30 g,胆南星10 g,生大黄10 g,芒硝10 g(冲)。水煎服,1剂/d。1月26日大便3次,稍稀。1月27日大便1次,呈黏液状。
1月29日患者大便2 d未行,舌红苔黄欠润,脉弦滑。王教授查房认为其属痰热腑实、阴液已伤,应滋阴通腑、泻热化痰,予增液承气汤加味。处方:生地20 g,玄参20 g,麦冬20 g,大黄10 g,芒硝10g(冲),钩藤30 g,珍珠母30 g。水煎服,1剂/d。1月31日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之后予滋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病情好转,于3月12日出院。按:增液承气汤出于《温病条辨》,以玄参、麦冬、生地养阴生津、润燥通便,大黄、芒硝泻下热结为增水行舟而治本之方。此患者痰热腑实内结,耗伤津液,又兼数下伤阴,故予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
中风病是在脏腑经络功能失调、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基础上,产生火、痰、瘀、虚,导致内风、腑实、窍闭证的发生。腑气不通,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行之路,使实邪肆虐更甚,骤间出现大壅大实之象;或原有阴虚因腑气不通,而火热之邪进一步耗竭真阴,从而加重病情。此时单纯用平肝息风、黏痰通络、活血化瘀、滋阴息风等诸法皆缓不济急,唯有通腑泻下法最为相宜。《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指出了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中风病病位在脑,通腑法治在胃肠,正切合上病下治之法则[2]。但是通腑泻下,不可一味下之,必须辨证选用通腑法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虽然痰热腑实在中风病急性期最为常见,然而其形成与转归又与患者身体素质、疾病状况、诱发因素和治疗情况密切相关,临床在重视化痰通腑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患者具体兼夹病证随机化裁,灵活应用。
王永炎教授在中风病的临床研究与实践中,既重视总结规律、形成辨证治疗规范,又能在实际治疗中抓住病因病机,对每一个患者给予最适合的治疗,做到辨证治疗既有规矩又不失圆机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