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名医学院 >> 内科 >> 名家医案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裘沛然治疗哮喘医案二则

  • 文章导读:

     

    赵某,男,52岁,1969年11月23日初诊。咳嗽气逆,哮鸣,痰中带血,脉弦滑,舌苔腻。处方:黄芩12g,生地黄24g,细辛10g,(制)附子10g,(炙)马兜铃10g,(炙)紫苏子10g,葶苈子10g,桑白皮10g,紫菀10g,川贝母10g,甘草6g,地龙(粉)6g(分2次吞)。2剂。

    11月25日二诊:药后咳嗽减轻,气逆哮鸣较平,咯血较稀,脉弦滑,舌苔腻。处方:葶苈子10g,(炙)紫苏子10g,牛蒡子10g,生地黄24g,细辛10g,黄芩12g,桑白皮10g,(制)附子10g,(炙)马兜铃10g,黛蛤散24g,川贝母10g,甘草6g,地龙(粉)6g(分2次吞)。5剂。

    12月1日三诊:药后逐步见效,再拟前法进步。处方:川贝母36g,龙胆3g,研细和匀,每服3g,和等量白糖服,每日3次。另予汤剂,葶苈子10g,(炙)紫苏子10g,牛蒡子10g,生地黄24g,细辛10g,黄芩12g,桑白皮10g,干姜10g,(炙)马兜铃10g,白芷10g,蝉蜕6g,甘草10g。3剂。

    12月8日四诊:症状有好转,再以前法进步。处方:蝉蜕10g,干姜10g,生地黄24g,细辛12g,紫菀10g,百部12g,天竺子12g,白前10g,(炙)马兜铃10g,半夏10g,麻黄10g,葶苈子10g,甘草10g。7剂。

    12月24日五诊:哮喘基本平静,咳嗽亦减,惟大便久而未通,胸痞气逆,呕恶涎沫。拟己椒苈黄丸加味。处方:木防己10g,葶苈子12g,花椒10g,大黄12g,百部12g,天竺子12g,细辛10g,(制)附子10g,槟榔10g,郁李仁12g,半硫丸3g(吞)。5剂。

    1970年1月7日七诊:药后大便得以畅行,胸闷气逆逐步轻减,哮喘已平,咳嗽亦减其半,前方合拍,仍守其意。上方加白芥子10g(研),牛蒡子10g(研)。5剂。

    1月13日六诊:大便得以畅通,胸痞气逆已轻松得多,咳嗽尚未尽止,再以化饮止咳。处方:干姜10g,天竺子12g,细辛10g,(制)附子10g,百部12g,葶苈子12g,(炙)马兜铃10g,(炙)紫苏子10g,桃仁杏仁各12g,露蜂房10g,全蝎1.2g(研末,分吞),皂角2.4g。2剂。1月18日八诊:咳嗽依然未止,咳声连连,再从上药变化而治。处方:黄芩30g,熟地黄30g,龙胆10g,川贝母7.5g(分吞),薏苡仁30g,冬瓜子15g,玉蝴蝶4.5g,干姜12g,细辛10g,甘草10g。3剂。1月21日九诊:上方服后咳嗽已得轻减,胸中痞塞现象颇见宽畅。上方加五味子6g,诃子12g。3剂。2月13日十诊:咳嗽已愈。

    评按:以慢性咳嗽为主诉者,常有寒热虚实夹杂之证。初以咳嗽气逆,哮鸣,痰中带血,辨其有肺热,故方中用桑白皮、马兜铃、黛蛤散、牛蒡子黄芩、龙胆等清肺热药,和细辛、(制)附子干姜等温热化饮药同用。生地黄、细辛配伍,则为先生治咯血常用药对。

    用上方后病情虽有轻减,但慢性咳嗽始终未止,且时有反复。先生曾使用多种变法,如己椒苈黄丸之通肠化饮,蜂房、全蝎、皂角之涤痰祛风等,但对这个患者未能奏效。最后,用大剂量的黄芩、熟地黄见效,黄芩清热,熟地黄补肾,是治本治标兼顾。方中龙胆、川贝母(粉)和冬瓜子、玉蝴蝶,是他的两个止咳有效药对。

    在先生《壶天散墨》“治病有法不囿法”一文中,有“治痰饮以寒凉”之则,云:症见咳嗽剧烈,昼夜不停,气逆,痰涎如涌,身体肥胖,舌苔白腻,胸膈支满,系属痰饮一类,但无明显热象。如遍用温药治饮方药无效,用黄芩、熟地黄、龙胆三味竟效[2]。似和本例正相切合,以为法外之法。用熟地黄治饮之例,出自张景岳。先生在“疑难病证中医治法研究”一文中,列有八法。其中的“培补脾肾法”,就有重用熟地黄、当归之金水六君煎治饮成功的例子。分析本病例,患者长期在一生产洗涤剂的化工厂工作,洗涤剂粉性燥烈易化热伤肺,故有肺热内蕴。又,本例久患咳喘,所谓“五脏久病,穷必归肾”,必然会引起肾虚病证,且患者有阳事不起之症,可作佐证。有此两解,或可理解先生方中肺热用黄芩、龙胆,肾虚用熟地黄的内涵用意。

    上一页  [1] [2]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