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病案举例
许某某,女,54岁,干部。1994年11月5日初诊。患者宿有慢性气管炎10余年,每年冬季咳喘加重,经我院西医检查诊为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经治疗病情不见明显好转来中医科门诊治疗。患者发热恶寒、喘咳呼吸抬肩、喉中痰鸣、咳痰粘稠不易吐出、胸闷憋气、心悸乏力。听诊两肺呼吸音低,有散在干鸣,心率96次/分。叩诊:肋间隙增宽,有过渡清音。胸透:两肺纹理粗重,透亮度增强。肺功能检查:肺活量(VC)45%、时间肺活量(FVC)1秒65%,3秒80%,最大通气量50%。脉浮数、舌质红苔黄。证属肺痹。此即久咳不已,痰恋不化,肺气阻滞,肺络瘀塞,一触风寒,喘咳举发。治当疏表祛痰,止咳平喘通络。药用:麻黄10g、全紫苏10g、生石膏30g、杏桃仁各10g、葶苈子10g、黄芩10g、橘络10g、丝瓜络10g。每剂冲服葶苈子末5g、每日一剂两煎、四剂。
11月9日二诊:药后寒热已退、气喘痰声亦减,脉滑数、黄苔。外感虽解,肺热痰壅阻塞气道喘咳未平。宜清热排痰通络、止咳平喘法治之。杏桃仁各10g、生苡米20g、冬瓜子20g、橘络10g、丝瓜络10g、地龙15g、僵蚕10g、生赭石25g、芦根30g、竹沥水30g兑入。每日一剂,日服二次,四剂。
11月13日三诊:喘息平、咳痰亦少、心悸短气、舌淡红、薄白苔、脉细滑。病邪未净、肺气已伤,因其久嗽气多发泄之故。宜益气养心、止咳化痰治之。野党10g、黄芪10g、熟地10g、五味子9g、紫苑10g、杏桃仁各10g、橘络10g、丝瓜络10g、桑白皮10g。七剂、每日一付两煎。
11月20日四诊:患者气短心悸明显好转,呼吸平稳,偶有咳嗽、舌淡红、脉细。为巩固疗效、上方继服七剂。
1995年12月随访,患者身体较前康健、偶有咳嗽、感冒亦少。肺功能复查,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嘱其预防感冒,适当锻炼,以巩固疗效。
体会
阻塞性肺气肿是由多年咳喘,咳痰渐进发展而来,因肺为浊邪阻痹,失其清肃之令,故鼻塞不通。现方书以肺胀论治。早在《内经》就有肺胀、肺痹之论述,《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而喘咳”。《素问.五藏生成篇》:“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肺胀、肺痹同居一病,但在各个不同的发病阶段。随着病理、病机的改变,应有不同的病名。“胀”者言气,“痹者不通”,不通不但有气之胀、久则必导致血流不畅而脉络阻痹。正如叶天士而言“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之初、邪气犯肺、肺失清肃之令、气壅填胸肺胀满,故有肺胀之说确立,随着病情发展由气之滞、气病及血、脉络痹阻不通是为“肺痹”。故此在选方用药上当有所异,二络苇茎汤既能清热排痰、止咳平喘,又能活络通痹,畅达气机,气血同治,标本兼顾,临床能取得较好疗效。
总之对肺痹的辨治及肺胀、肺痹的认识,只是笔者的初浅体会,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