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运用温补脾肾法治疗疑难病症验案二则加以整理,以飨同仁。,国医大师王庆国:用温补脾肾法治多寐、痿证验案。中医人www.tcmer.com是以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以推广中国传统医药为特色,包含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的综合性医药门户网站。本文题目为国医大师王庆国:用温补脾肾法治多寐、痿证验案,主要介绍“国医大师,王庆国,温补脾肾法,疑难病症,验案”">
[中医][图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 |
[中医][组图]喜讯!广东新增1名国医 | |
[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文章导读:王庆国,第四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师从于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及各种内科疑难病方面经验丰富。王庆国在诊疗过程中,每每灵活运用仲景理论,善用经方与时方,疗效显著。现将王庆国运用温补脾肾法治疗疑难病症验案二则加以整理,以飨同仁。 |
● 医案一 多寐
张某,男,时年17岁。诉因白天困乏思睡伴双上肢抬举无力1年,于2013年10月29日就诊。1年来患者自觉白天困倦乏力,昏昏沉沉,无法控制,总欲入睡,伴有双上肢抬举无力,曾于外院就医,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未予系统治疗,后辗转各地求医,未见明显效果,遂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
刻下症:白天精神萎靡不振,时时入睡,每日晨起昏睡乏力,呼之不易醒,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常于听课时睡着,严重影响学业。患者自觉双上肢无力,双手冰冷,双眼圈黑,应诊期间便伏案而睡,由其父母代为描述病情,无汗出,二便正常。舌体小而薄,舌质淡、尖红,苔白腻,脉沉细如丝而迟滞。
家族史:患者叔叔患类似疾病,现四肢抬举无力,具体诊治不详。
查体:心率48次/分钟,双上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外院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肌酸激酶:249U/L。
诊断:(脾肾阳虚、气阴不足型)多寐(西医称为嗜睡症)。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养阴。
处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黄芪生脉饮合五痿汤加减:炙麻黄10g,制附子10g,细辛6g,生黄芪30g,生晒参10g,麦冬20g,五味子10g,淫羊藿15g,当归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0g,炒白术10g,黄柏10g,白芍30g,肉桂4g。14服,水煎服,1服/天,每服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12月2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4剂后,自觉白天困乏思睡症状有所缓解,遂于当地医院抄方继续服药至今。就诊时患者可自行陈述病情,自觉嗜睡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所改善,黑眼圈明显减少,双上肢无力症状无明显缓解,仍双手冰凉。舌体小而红,苔黄白腻,脉沉细。前方加菟丝子10g,锁阳10g。20服,水煎服,1服/天,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12月26日三诊:患者服上方期间,前后因往返路程,间断4天未服药。现患者嗜睡症状基本改善,白天精神佳,上课时可集中注意力,咽红,双上肢无力症状略有改善,仍诉四肢厥冷,十指末端皮肤发紫,右手有冻疮。舌小而淡红,苔白滑厚腻,脉沉细。将2013年12月2日方中炙麻黄加至15g,制附子加至20g,细辛加至10g,且炙麻黄、制附子、细辛三药先煎30分钟。30服,水煎服,1服/天,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2014年2月20日四诊:患者服2013年12月26日方30服后病情稳定,后自行于当地医院抄方继续服药,现上课注意力集中,并可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双上肢无力症状较前改善,右手冻疮已愈,手足温,近日鼻炎反复发作,大便每日1行,舌体小而嫩、中裂,苔薄黄,脉缓弱。前方加黄精20g,焦三仙各10g,炙麻黄、制附子、细辛三药先煎30分钟。30服,水煎服,每服煎3次,煎好后分成4份,每服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2日服1服。
4月18日电话随诊:患者诸症均有缓解,鼻炎未再发作,中药汤剂已服完,未服西药治疗。现白天精神可,上课注意力集中,周末外出打工,劳累时,偶感双上肢酸软,力量尚可,余无不适症状。
按:本案患者主要表现为嗜睡的症状,伴有双上肢抬举无力。患者黑眼圈、四肢厥冷、脉沉细如丝而迟滞,为少阴阳虚之表现。其精神萎靡不振,舌体小而薄,舌质淡、尖红,苔白腻,可知兼有热证,故治疗以温补脾肾、益气养阴为法。处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黄芪生脉饮合五痿汤加减。方中麻黄宣肺开窍散寒、解太阳之表邪,附子大辛大热峻补肾阳,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内助附子以温阳,外助麻黄以解表。三药并用,温中有散、散中有补,共同发挥扶正祛邪、温经解表之力。配以黄芪生脉饮益气养阴、强心补肺,五痿汤补脾益肾、祛湿清热。其方中黄芪、生晒参、炒白术健脾益气,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山茱萸、白芍滋补敛阴,当归养血活血,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黄柏泄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肉桂为少阴引经药,引火归原。诸药共用,大补脾肾之虚、益气养阴。
● 医案二 痿证
康某,男,时年69岁。主因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2年,于2013年10月17日就诊。患者起病初自觉双下肢无力,平衡力差,走路摇晃,到外院就诊,磁共振检查示小脑萎缩,诊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经多方求治效果欠佳,遂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就诊。
刻下症:行走时身体向右侧倾斜,不易维持直线行走,双下肢无力,走路摇晃不稳,伴有腰部胀痛,无头晕耳鸣症状,口干眼干夜间明显,口不苦,汗出多,以头汗为主,排尿欠畅,有尿不尽感。既往有前列腺肥大病史。查体:无眼球震颤,双上肢肌力Ⅴ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无肌肉萎缩,双侧指鼻试验阴性。舌体胖,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脾肾阳虚、湿热下注型)痿证(西医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治法:温补脾肾、清热燥湿。
处方以黄芪生脉饮、右归丸合三妙丸加减:生黄芪50g,麦冬30g,五味子10g,生晒参15g,黄精20g,山茱萸20g,熟地20g,黄柏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苍术 10g,牛膝10g,鹿角胶10g,煅牡蛎(先煎)15g。14服,水煎服,1服/天,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11月14日二诊:患者服前方14服后自觉行走渐稳,遂于外院抄方继续服药至今,现胃脘不适,时有呃逆,白天咳痰,色白量多,仍有头汗出,下肢软弱无力,夜尿频,平躺时偶有一过性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症状。舌体胖,舌淡红,苔黄略腻,脉弦滑。王庆国辨证后,将前方去麦冬、五味子,加半夏20g,茯苓30g,益智仁15g。
处方如下:生黄芪50g,生晒参15g,黄精20g,山茱萸20g,熟地20g,黄柏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苍术10g,牛膝10g,鹿角胶10g,煅牡蛎15g(先煎),半夏20g,茯苓30g,益智仁15g。14服,水煎服,1服/天,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11月28日三诊:患者服药后走路略有好转,胃脘不适及一过性头晕症状改善,无头汗出。仍有咳痰症状,量多,色白易咳出,口干。舌体胖,舌淡红,边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前方加连翘20g,蚕沙10g。14服,水煎服,1服/天。
12月5日四诊。患者口周出现痤疮,口干,难入睡,走路改善不明显。舌体胖,舌红,苔黄腻,脉滑。前方加白芍30g,炒栀子10g,入2013年11月28日方未服用的7服药中,汤剂服法改为每剂煎3次,煎好后分成4份,2日服1服,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12月26日五诊:王庆国辨证后治以温补脾肾、化痰逐瘀,处方调整如下:法半夏20g,陈皮15g,茯苓20g,炙甘草10g,连翘15g,白芍30g,栀子10g,黄精10g,山茱萸10g,桑寄生30g,生杜仲12g,鬼箭羽30g,肉苁蓉15g,皂角刺6g,鹿角胶12g,麦冬20g,五味子10g,砂仁10g。14服,水煎服,1服/天,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2014年1月23日六诊:患者服前方14服后,于外院抄方坚持服药至今,自觉行走歪斜、身体摇晃症状进一步改善,可于每天晚餐后锻炼步行几千米,无口干、眼干,呃逆、反酸缓解,痰量多,色淡黄。入睡困难,四肢厥冷,排尿欠畅,有尿不尽感。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滑。前方去砂仁,改栀子为6g,加炒酸枣仁30g,制附子10g。20服,水煎服,1服/天,分别于早餐后、睡前服用。
3月26日电话随诊:患者自觉双下肢活动时力气增加,咳痰、睡眠及排尿情况较前改善,皮疹无新发,余无明显不适症状,达临床痊愈。
按:本病辨证为脾肾阳虚、湿热下注。处方以黄芪生脉饮、右归丸合三妙丸加减,以取黄芪生脉饮益气养阴、右归丸补肾益精、三妙丸清热燥湿之效。方中生黄芪、生晒参补肺脾之虚,麦冬、五味子、黄精、山茱萸、熟地补肺肾之阴、填精益髓。淫羊藿、菟丝子、肉苁蓉、牛膝、鹿角胶壮肾阳、补肝肾、益精血。苍术、黄柏清热燥湿,煅牡蛎重镇潜阳、软坚散结。二三诊时,患者出现胃脘不适、咳痰量多、四肢散发皮疹的症状,故原方去麦冬、五味子,加半夏、茯苓、益智仁、连翘、蚕沙燥湿化痰、和胃祛风。四诊时,患者服2013年11月28日方14服中的7剂后出现上火症状,口周出现痤疮,心烦扰眠,故加白芍、炒栀子入余下未服的7服中,将汤剂服法改为两日1服,旨在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缓解前方燥热之性。五六诊时,患者行走歪斜、不稳症状明显改善,仍有双足无力,入睡困难,咳痰量多,排尿欠畅症状,时有呃逆、反酸,口干眼干,四肢厥冷。根据舌脉,将方剂调整为以温补脾肾、化痰逐瘀为主,方中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鬼箭羽、皂角刺燥湿化痰,破瘀通络。麦冬、五味子、白芍养阴清肺,连翘、栀子散热除烦。制附子、黄精、山茱萸、桑寄生、生杜仲、肉苁蓉、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砂仁、炒酸枣仁醒脾和胃、养心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