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老中医不可随意坐堂 一批“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文章导读: |
笔者师承多位著名中医,深感诸师知识渊博,学验俱丰,临证辩诊思路独特。吾悬壶十余栽,吸取诸师辩诊经验,效于临床。今撷其在妇科疾病方面的辩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临产推断诊中指本文抄袭自中医人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景岳全书•妇人规•产要》云:“试捏产母手中指本节跳动,即当产也。”的理论,认为医者诊查孕妇时,用手指接触孕妇中指腹面正中博动的微细血管,可以推断出临产时间。若博动强而有力,来去充盈圆滑,为临产二周之兆;若博动已过中指二节横纹但未至末节,大概还有10日临产。在末节中,可分为上、下两段,与二节相连部分为下段,指端为上段。若于下段博动明显,可知为5~10日内临产,上段博动明显,可知临产期为5日之内;若指端中冲穴博动明显,则为即将临产之兆。
《灵枢•终始篇》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是说四肢末端对人体五脏六腑之生理病理变化,有所反映。五脏六腑包含子宫,手中指乃手厥阴心包经之末端,心包经上连肾经,下连肝胆之经,外络三焦,内络心经,故对孕妇的临产时间推断亦有所反映。
2. 闭经诊治辩滑脉本文抄袭自中医人 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景岳全书•妇人规》将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而立论。血枯闭经,乃因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治当补而通之;血隔闭经,则为血海充盈,经血被阻而不下,治当泻而通之。然而,许多闭经患者在临床无明显症状,故血枯、血隔之闭经甚难区分。
笔者根据《脉经》云:“滑脉为阳中之阴脉。”认为脉为血府,血盛则脉滑。闭经无论经治或未治,如见滑脉均可提示血海充盈,阴血有余之象。在治疗上,脉见沉细已示为血枯之象,经用养血填冲之法调治后,脉由沉细转为滑利,则提示为肾气渐复,冲脉充盈之转机,此时可在养血之基础上,加入通经调冲之味,以促经行。若病患者初诊即见脉象滑而有力,则不需经过补益过程,可直接选用活血通经之剂而效。
但临床妊娠脉象与闭经滑脉类似,很容易混淆,故鉴别妊娠脉象很重要,《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所谓阴搏阳别:是指尺脉滑数有力,寸脉较尺脉稍微弱。《素问•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予也”。手少阴脉为心经之脉,神门穴为心经之原穴。心主血,血聚养胎,胎气鼓动,故神门穴动甚。为了万无一失也可以配合尿或血HCG,来提高鉴别意义。
3. 子宫疾患观人中本文抄袭自中医人 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灵枢•五色》曰:“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之说。张景岳注:“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为膀胱子处之应。子处,子宫也”。 先师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这一理论思想,提出人中与子宫相应的理论,认为人中的细微变化,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子宫生理病理现象。
人中是督脉、冲脉、任脉、手足阳明经脉、足厥阴肝经支脉所上行交会之处,尤其是冲、任、督脉均源于胞中(子宫)。督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任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冲为十二经之海,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冲、任、督三经交会于人中,人中就成为胞宫,以及内脏气血阴阳盛衰影响于胞官、奇经而致妇科疾病的一个特定反映区。祖国医学这种表里相通、内外统一的理论,是与近代学者提出的“生物全息律”相一致的,张颖清指出“生物体的每一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
若人中上端甚窄,下端宽,呈八字形,人中沟深者,常为子宫后位,临床常表现为腰酸,严重者可影响受孕。反之,人中上端宽,下端甚窄,呈漏斗形,人中沟浅者,常为子宫前位或前屈,常有经行腹部胀痛。若人中特短,沟道扁平.提示子宫发育欠佳,或宫颈松弛,受孕后也易流产。
4.崩漏临床查穴位本文抄袭自中医人 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崩漏患者腰骰部多有压痛感觉,而压痛点多在次髎穴。崩漏血出多时此穴压痛明显,而淋漓不断时此穴压痛多呈酸痛感。血止后无压痛者,预后多佳;反之,血止后仍有压痛者,则预后多不佳,病情容易反复。因为腰为肾之外府,带脉之所循,冲、任、督三脉均受带脉之约束以维持其正常功能。所以,候腰部次髎穴的情况,可以了解冲任及肾气的盛衰。这证明此穴在妇科触诊中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此外,笔者吸取哈荔田先生经验,将崩漏与穴位的皮肤温度联系起来。临床主要选取与崩漏有关的肝、脾、肾三经的穴位,通过测量穴位的皮肤温度,来鉴别崩漏出血期的证型、及判断崩漏血止期的预后转归。若患者在出血期测定太冲、公孙、太溪穴温度,太冲穴温度高于其它两穴时,即可诊断为肝郁化火证;公孙、太溪穴温度偏低时,即可诊为脾肾亏虚证。若患者在血止后,三个穴位温度均升高,则预示病情好转;反之,血止后穴位温度不升高,甚至穴位温度降低,则显示出崩漏未愈,甚或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