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针灸学院 >> 百病针灸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石学敏国医大师针灸治疗偏头痛案

  • 文章导读:患者主因左侧头部疼痛1周,加重2天就诊,既往头痛病史10余年,本次因与他人生气后诱发左侧头部疼痛,头痛如裂,夜不能寐,自服药物,疗效不佳。就诊于我院确诊为偏头痛,采用针 灸结合刺络拔罐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具有高度的流行性及致残性,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头痛疾患是中国第8位致残性疾病,其疾病负担可在40~49岁达高峰。偏头痛除了其疾病本身对健康造成的损伤以外,也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甚至增加心脑血管发生的风险,更加提高了该病的致残率,因此防治偏头痛的发作尤为重要。

    临床资料

    一、病史资料

    1.一般信息

    患者王某,女,54岁,就诊于2011年7月26日。

    2.病史

    主诉:左侧头部疼痛1周,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既往头痛病史10余年,时轻时重,每逢劳累或情志过极而复发,发作时自服正天丸、天舒胶囊、脑宁片、卡马西平等药,疗效不佳。患者本次就诊1周前因与他人生气而诱发左侧头部疼痛,初起时隐隐作痛,时轻时重,近两日头痛加重难以忍受,头痛如裂,夜不能寐,头晕,恶心欲吐,心烦易怒,口苦口干,纳差,大便干燥三日未行,小便黄。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既往史。

    二、辅助检查

    双眼红赤,流泪,左侧太阳、头维、角孙等处压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既往颅脑CT无异常。

    三、中西医诊断与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

    头痛:肝阳上亢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侧头部疼痛1周,加重2天”为主诉,中老年女性,头痛病史10余年,本次因与他人生气而诱发左侧头部疼痛,头痛如裂,夜不能寐,头晕,恶心欲吐,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考虑为肝肾阴虚为本,阴虚不能敛阳,而致肝阳上亢,清窍受扰为标。

    2.西医诊断

    偏头痛。

    西医诊断依据:

    1. 1.患者以“左侧头部疼痛1周,加重2天”为主诉;

    2. 2.查体:双眼红赤,流泪,左侧太阳、头维、角孙等处压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

    3. 3.既往颅脑CT无异常;

    4. 4.头痛病史10余年,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既往史。

    四、干预措施

    治则:平肝潜阳,通络止痛

    针刺选穴:风池、太阳、角孙、率谷、外关、足临泣、合谷头维百会、脑空、丘墟、阳陵泉、足三里丰隆、太冲。

    操作:常规消毒,患者取侧卧位,针刺以患侧腧穴为主。以透刺直刺为主,太阳透率谷,将针刺入太阳穴,然后沿皮向后透刺率谷,用捻转手法,患者得气后有明显酸胀感并沿着针尖方向向前传导,留针40分钟。余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后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风池-脑空、角孙-率谷,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其它辅助疗法:穴位刺络拔罐治疗:选取太阳穴静脉怒张处,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使其出血3~5 mL,留罐5分钟。

    五 疗效转归

    经综合治疗3天后,患者头痛明显缓解,可以入睡。继续针灸15天后头痛基本消失,临床治愈。

    临证体会

    偏头痛是一种间断性反复发作,以一侧头痛为主的搏动性头痛疾病。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小时,但也有持续数天的。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脑风”“偏头风”范畴,针灸对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针之可迅速控制疼痛或缓解疼痛。缓解期间断地施以针灸治疗,能够抑制或减少发作,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病关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偏头痛发病部位为少阳经经脉循行所过。第二,从发病病机看,多为足少阳胆经经气运行不畅,或胆经蕴热化火,火热之气随经上冲所致。第三,其发病原因虽说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但因于肝胆者比较多见,因此在治疗上,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取穴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为主,从解剖学分析,风池穴处穿出的神经分布于头及面部,针刺可调整局部神经血管代谢,广泛运用于临床偏正头痛。太阳有清热散风、解痉止痛之功效。头维属足阳明经与足少阳、阳维脉相交,与风池配合以祛风散寒止痛。角孙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率谷是足少阳、足太阳两经的会穴,均为局部取穴,疏泄胆经,具有疏散少阳风热的作用。风池、率谷常为治疗本病的主穴。脑空为足少阳胆经之穴,有祛风开窍之功。百会为诸阳之会,清利头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对手少阳三焦经所辖部位的偏头痛,可借其疏通经络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丘墟、阳陵泉均为胆经之穴,有很好的疏散少阳经气之功。足三里丰隆具有健脾祛痰之功,痰浊除,清阳之气上达头部,缓解头痛。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太冲为足厥阴经原穴,两穴配合可平肝阳,调气血,通经络。足临泣为足少阳之输,是胆经所注之处,具有清热泻火、调畅气血、止痛的作用。穴居足部,远离病所,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取之能引热下行。在本病的诊疗过程中。局部取穴有利于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远部取穴,调其气血使筋脉得气血濡养而头痛自止。诸穴合用,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使阻滞的脉络恢复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