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图文]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 | |
[中医]国家中医药局:这7个资格证是 | |
[中医][图文]沉痛悼念国医大师邓铁 | |
[中医]国务院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 | |
[中医][组图]科学家尝试用中药治疗 | |
文章导读:麻瑞亭治验集-中卷 病症-肺痨 |
肺痨,多因素本燥热偏胜之体,或因发汗、利小便,重伤津液,致使肺家燥热,其气不清,痨虫乘机袭肺所致。
【脉证机理】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阴土湿而阳土燥。平人脾胃调和,胃之燥以济脾之湿,脾之湿以济胃之燥,故而燥湿不偏,肺气清肃,痨虫无由袭肺,所以不病肺痨。
肺以手太阴而化气于足太阴脾,喜温润而恶燥热。脾以湿土主令,胃从燥金化气,素体瘦弱之人,主令不敌从令之强,故脾家多不偏湿而胃家偏燥。胃为化气之源,故胃燥则肺不从脾家化气而为湿,反由胃家化气而为燥,致使肺胃燥热,其气不清。或因发汗、利小便,亡其津液,致使肺家燥热。当此之时,若痨虫乘机袭肺,则病肺痨。肺热气逆,故症见于咳,或咳嗽痰少。热伤肺络,故症见痰中带血,或咳血、咯血、胸痛。肺热不敛,胆胃上逆,木火刑金,故症见日晡潮热,骨蒸夜热,手足心热,颧红心烦,易怒梦遗。肺虚不敛,营郁外发,故而盗汗。脾主肌肉,肺胃燥热,劫夺脾阴,脾阴亏虚,运化失司,故而纳差食减。化源不足,无以充养肌肉,故日渐消瘦,甚则骨瘦如柴。热伤津液,无以濡润,故口舌干燥。久则肺虚不能生水,水源乏竭,而致肾之阴阳俱虚,二火上炎,肺热叶焦,而成肺痿。至此则咳嗽咯血,夜热骨蒸,消瘦盗汗,形寒畏风,自汗而喘,咯血不止,已成危候。肺热不敛,亡立伤津,故脉现细濡、较弦、关寸大,舌苔白燥而涩、或黄腻而燥。至成肺痿,阴阳俱亏,则脉现滑数、关寸脉毛而不显、两尺脉动、或脉现革象,舌苔白薄或无苔、舌质暗红。
【治则】
培土生金,平胆疏肝,清肺理气,润燥止嗽,敛肺止血。
【方药】
云茯苓9克粉甘草9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生地炭9克广陈皮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前胡9克川贝母9克柏子仁9克北沙参12克白茅根15克草果仁5克,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培土生金;炒杭芍、生地炭、粉丹皮,平胆疏肝,润燥退热;广陈皮、炒杏仁、法半夏、前胡、川贝母、北沙参,清肺化痰,理气降逆,润燥止嗽;柏子仁,养心安神;白茅根,清肺止血;草果仁,开胃进食。
【加减】
燥咳过重,舌苔涩腻者,加麦门冬12克,或加天门冬9克,润肺以止嗽。吐血者,加三七粉3克(分两次冲服)、棕榈炭l2克、藕节60克,清肺扶伤以止血。痰涎多,胸闷者,改广陈皮为广橘红9-12克,清肺利痰以宽胸。夜热盗汗者,加地骨皮9克、山萸肉15克,泄火敛肺,以退热止汗。身体瘦削,动则气喘,痰中带血者,加炙五味子9克、荷叶炭9- -15克、生白芨9克,敛肺扶伤以止血。口气腥臭,舌苔厚腻,脉现关寸虚大者,加天门冬9至12克、麦门冬12'--15克,清润肺胃,复其肃降以退热。虚嗽,吐痰不利,气短者,加红人参6-9克(另煎),益气生津,以利痰涎。
遗精气短者,可酌加生龙骨9-12克、牡蛎粉12克,敛精藏神,并促其钙化。浸润性肺结核,加炙百部6-9克,以杀灭痨虫。病久年深,脾湿中阻,阳不潜降者,改粉甘草为炒苡仁12克,或加焦白术9克,和胃健脾,以助阳之潜降。熟地等滋阴之品,可酌情加用。禁用姜、桂及一切辛辣之品,以免助其燥热。
【忌宜】
忌辛辣、酒、大寒、大热之品。鸡肉、猪肉等,均不宜食。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甘缓养胃之品为宜。宜食高蛋白食品,植物蛋白尤佳。患者之居处,需空气清新。开放期要隔离,以防传染。
【按语】
肺痨,系因体质虚弱,正气亏损,结核杆菌乘机袭肺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祖国医学有肺痨、肺痿、痨瘵诸称。
远在两干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本病之记载。《金匮要略》中的肺痿,极似空洞性肺结核之类疾病所引起的肺叶枯萎之疾患。并指出系因“肺热”而致“叶焦”所致。在治疗方面,提出培土以生金的大法。葛洪的《肘后方》,称之为传尸。认识到此证有极强的传染性,并提出治疗方法。后世医家,称之为肺痨或痨瘵,在认识到燥热伤肺而致阴虚的前提下,在治疗上强调滋阴。
此症虽为燥热伤肺,清金澜肺为不易之法,然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中土不健,化源不足,正气必虚,无以抗邪,虽以清润,不能尽愈。当以健中培土为主,调其阴阳之偏,使清阳升而浊阴降,则病可渐而向愈。中气不败,则有向愈之机,中气一败,则大势去矣,绝无延年之望,所以不可肆用一派寒凉之品,以免伤中败土,而绝生金之源。
此症脉现弦而短者,为胆火亢旺,木火刑金之诊,肺家必燥热,而致阴虚,为难治。若脉现数象,且兼促动,虽非佳象,然较弦短阴虚为易治。
【临床医案】
张某,女,40岁,西安市人。1986年3月16日初诊。自诉:患肺结核数年,经治疗,无明显好转。痰中偶尔带血,消瘦,盗汗,乏困无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数、不柔、关寸大,舌苔白腻、质较红。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气不降。
诊断:肺结核。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肺理气,降逆止咳。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生地炭12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前胡9克川贝母9克北沙参12克炙冬花9克草果仁5克白茅根9克刘寄奴6克10剂,水煎温服。
3月31日复诊:药后咳嗽好转,未吐血,仍胸痛。脉细濡、不柔、关寸大,舌苔白腻。上方去川贝母,增炒杭芍为15克、刘寄奴为9克,加浙贝母9克、炒白芨9克,10剂,水煎温服。
4月14日三诊:药后咳嗽减轻,吐血已止,唯有时左腹部痛,大便不干。脉细濡、稍牢、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川贝母,增炒杭芍为15克、刘寄奴为9克,加浙贝母9克、炒白芨9克、炙米壳3克。10剂,水煎温服。
5月5日四诊:药后诸症继续好转。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川贝母、刘寄奴,增炒杭芍为13克,加浙贝母9克、炒白芨9克、牡蛎粉15克、炙米壳3克,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